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

又是中國國民黨說謊的証明

這是人民的選擇 (之四)。

針對布胡熱線的談話,馬英九肯定胡錦濤的最新說法(顯然這位英文通看不懂中文),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也說,這是胡錦濤第一次正式承認「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

令人不解的是,馬英九和國民黨過去信誓旦旦,強調一中各表就是九二共識的內涵(一副中共也都有各表的共識),如今又說,這是中國第一次正式承認,反證國民黨過去的說法,完全是毫無根據的謊言。(自由時報3/30/2008)

中國政府是否承認「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目前共出現五個不同版本。中國外交部網站上的中英文稿,都提到了「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談判是我們的一貫立場」,同時也都提到協商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沒有「一中各表」的文字。新華社在中文版的新聞稿中,用語幾乎和外交部新聞稿一樣;但英文稿卻指,胡錦濤告訴布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談判是我們的一貫立場,也就是雙方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同意各自表述。」白宮國安顧問海德利則在簡報會上透露了類似訊息。。(自由時報3/30/2008)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

善用Web2.0,傳承台灣意識

今天在簡余晏部落格看到一篇,讓我們努力把台灣意識升級為WEB2.0的文章,心有同感,我在本網站成立之初,就看到只有善加利用最新的網路技術,才能壓倒顛倒是非,造謠烏龍的統派媒體,現在是公民媒體(citizen journalism) 的時代,就連中國極力要管制圖博(Tibet)暴動的新聞,也無法得逞,(Beijing's blocking of the Web sites was not 100 percent effective),專制腐敗終將被時代的大巨輪所輾滅,讓我們相互抵勵繼續加油,台灣意識加油!台灣建國加油!

p.s. 想知道圖博最近繼續在發生,中國軍警迫害圖博人的消息:《台灣圖博之友會》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

選後不認帳,油電通通漲

這是人民的選擇 (之三)。

馬英九在3月7日、12日的電視辯論會,公開要求扁政府要凍漲水電油等民生物資直到520,旗下賴世葆大委員在07年11月初,痛批油價漲是「何不食肉糜」,政府只好宣布在520之前油水電民生物資都「凍漲」。馬英九當選之後,賴世葆變了調,指出「台灣中油與台電公司今年的虧損可能達二千億元,國營事業虧損由國庫承受,相當全國每人都要負擔一萬元,如果台電想要損益兩平,每度電的價格必須調漲五毛,漲幅逼近二十%」,四個月後總算被他發現到,原來還是該漲價。馬英九:水電價應交由新政府處理

油價520前凍漲爭議 綠批藍矛盾
 

油價凍不凍漲都罵 綠批藍矛盾 (轉載自自由時報3/26/2008)
選前消費凍漲議題 藍自食惡果

三立新聞今天撥出賴士葆選前要求凍漲的質詢畫面,
及綠營立委反諷馬英九選前3/7、3/12要求水電油等民生物資,
凍漲到520新內閣接任為止的畫面。

繼續閱讀......

國民黨的錢坑法案

這是人民的選擇 (之二),

立法院國民黨軍系立委林郁方及周守訓,在國防委員會作出決議案,偏袒提高特定少數族群「眷村住戶」的福利,同時還要求把那些眷戶的房租補助金調高。(自由時報 3/27/2008)

眷村改建條例法案,能夠輕易在立法院通過完成法定程序,那是一筆需花費一兆兩千兩百九十億龐大人民血汗錢的「錢坑法案」,受惠眷村住戶三十五萬人,由稅金平白送他們每人三百二十萬元,換句更切身我們的話來說,平均每位台灣人民要無條件替這些「上等國民」負擔五萬元。(自由廣場 3/27/2008)

立法院廿五日程序委員會上,國民黨立委楊瓊纓所提的補助村里長出國考察,以及楊仁福所提的敬老津貼、原住民敬老津貼皆從三千元加碼到六千元等修正案,都在藍營人數優勢下排入周五院會報告事項。
 
選後藍委馬上推錢坑法案,這些法案都需要龐大預算支撐,明顯是<買票綁樁> 條款,他,馬的買票還用我們繳的稅金! 讓村里長增加這麼多「好康」的,粗估每年要五十億元。這些法案都需要龐大預算支撐,在財源無著的情況下,還不是從納稅人身上再抽一層!村里長除了本薪每月四萬五元之外,平白又多了這麼多好康的。用老百姓納稅的錢來償還選前<買票綁樁>的債,國民黨把我們這些拼死活死拼命賺錢的人民當提款機。尋找夢想的天空 (3/27/2008)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2008後的台灣會是什麼樣?

丟出這個題目,我不是要未卜先知說,台灣的政治社會,經過這次選舉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我恍如乍然初醒,最大的感觸是,時代改變的太快了,台灣新的中堅世代所想的、所抱持的價值,真的和我們這群50歲以上的LKK大不相同了。民進黨或者是說泛綠的支持者,最大的失敗就是沒有看到這一點,初選時的十一寇所代表的,原來就是這一波新的民意啊。

但我們所堅持的價值觀難道錯了嗎?我們致力還原台灣的歷史真相,二二八大屠殺、白色恐怖、美麗島抗爭、林宅血案、軍公教18趴,法院是國民黨開的等罄竹難書的悲情,我們強烈主張轉型正義,我們要幸福經濟,要照顧中南部、中下階層、中小企業,要照顧弱勢,這都錯了嗎?然後選舉輸了之後,就要有民主的風度,要卑躬屈膝自我檢討。大話新聞的吳國棟說希望民進黨不要再檢討輸的原因在黨產的不公、媒體的抹黑、買票賄選等,要趕快提出改革的方案,讓人民感動的新產品。

問題是新的世代是"很夯"、"ㄍ一ㄥ"、"機車"、"XD"等流行語的世代了, 比較謝長廷的黑眼鏡、小個子、本土實在的形象,馬英九的俊臉蛋、短褲慢跑、沒有啦的嗲聲,反而瘋迷了新世代。看來"布爾喬亞"vs."一高二低"(年紀高、學歷低、薪水低)的錯誤價值觀,倒著實深植在新一代的中堅份子裏,莊國榮、杜正勝的土直堅持,反而被無限放大嘲諷。如果民主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如果說民進黨應該世代交替,新的價值將取代舊的價值,2008後的台灣會是什麼樣子,這不是極大的諷刺嗎?

我們這群50歲以上的LKK,都經歷過中國國民黨時代的濫權腐敗,所帶給我們長期的苦悶,看到這樣的選舉結果,再想想新的世代新的價值變成這樣,一如民主前輩金美齡女士,是多麼的絕望失落啊!這「世代交替」一直是進行式,我們疏忽了,原本就是一場極度不公平的競爭,小台灣對大中國,沒錢的民進黨對財大氣粗的國民黨,大中國+國民黨再繼續以"讓你們好賺錢"的糖衣,丟棄本土教育,再灌輸新的一代大中國意識教育,這沒完沒了的惡性循環,是絕對不能再輕忽了。

有一點值得慶幸的是,現在中國國民黨完全執政了,沒有了唱衰的對象,要完全負成敗的責任;包括在野黨的所有台灣人民正可以用放大鏡,很有風度的每天釘著,好好檢驗監督這隻龐然怪物。只希望怪物不要有一天老羞成怒,重新揮動「白色恐怖」的怪手,那就非台灣之福了。另一方面,544萬人所堅持的價值觀絕不能放棄喪志,要以創新的內涵,嶄新的包裝重新感動所有台灣人民。世代交替就是這樣嗎?四年一次的選舉,真的有希望再逆轉勝嗎?沒關係,四年不行八年,八年不行十二年,終有一天要拿回政權,那時候就是台灣要揚眉吐氣建國的時候了。

這就是我為這個部落格的定位,日本西武集團的總裁後藤高志曾說過一句話:「沒有熬不過的黑夜,沒有等不到的黎明」,大家努力!!!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一個回馬祖當兵報效國家,一個回美國做美國人

這是人民的選擇 (之一)。

 
聯合新聞網                                             自由時報 / 華視新聞

繼續閱讀......

國民黨下的台灣將是美國的乖寶寶

馬英九說他不會當國際的麻煩製造者 (trouble maker),乍聽之下也有道理,但是會是製造麻煩的領導者,通常是在跟自己國家的利益產生衝突時,所做的選擇。北韓、蘇丹等獨裁者除外,各位看以色列、科索沃等國家,雖然她們讓美國、蘇俄老大哥頭痛,但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所以理直氣壯。馬英九先跟美國示好,要做乖寶寶,又同中國說,他會接受一中原則,通通把自己的底牌先掀給大家看,這合乎台灣人的利益嗎?

我重新翻起美國亞太副助卿柯慶生去年9月的演說,詳述美國對於台灣的正式立場(自由時報(9/13/2007) 就是,需要是個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性組織,台灣沒有資格。簡單的解釋就是,美國把台灣當作她在太平洋防線的一顆馬前卒,要你花錢買她的武器,不但賺了你的錢,並且為了她在中國的商業利益,更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對台灣頤指氣使。美國現在一定在想,國民黨行政立法大權在握,不會像陳水扁那樣壞剃頭,老是為台灣的主權及立場著想,軍購一定會過,也不會去惹中國,有這樣的乖寶寶,她真的好高興。

我在internet找出演講的原文,結果是在多數的中國網站及聯合報上找到,會看英文的話,你看了對照我上面說的,不會生氣嗎?難怪國際上都看不起台灣,台灣人要有點骨氣及尊嚴!其實美國人是你越有骨氣,雖然是麻煩製造者,他會越尊重你。我2000年有一次在東京的美國商務總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Japan),聽一位當時美國國務院的高級官員演說,談到東亞及海峽兩岸局勢,對於台灣的地位極盡貶抑之能事,我和他辯論為什麼不能讓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國家?他自知理虧也沒能說什麼,但我知道他是尊重了解我的立場的。

Speech to 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
Thomas J. Christensen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United States-Taiwan Defense Industry Conference
September 11, 2007
Annapolis, Maryland

A Strong and Moderate Taiwan

Vice Minister Ko Cheng-heng, Dr. Su Chi, Rupert, other distinguished guests, I am delighted to be able to speak today at this important event. Many thanks to all of you for being here – especially our friends from Taiwan, who have taken time from busy schedules and traveled so far. I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the 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 which has established this conference as the premier annual venue for discussing Taiwan's security. As the State Department's representative, I will touch on broad issues in Taiwan security in my remarks this morning, leaving detailed questions of defense strategy and arms procurement to the military experts. My remarks represent the agreed views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I invite you to consider my comments in that light.

This conference is timely. In the year ahead, we will again celebrate Taiwan's democracy, and we will also closely follow how Taiwan's leaders navigate the often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in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Their actions will be a major factor in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interests of their people are protected; whether Taiwan will continue to flourish in an environment of peace and security; or whether all that Taiwan has achieved might be put at risk by cross-Strait tensions or, worse still, conflict.

For reasons that I will elaborate in a moment, the United States has an abiding interest in a stable and peaceful relationship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in which Taiwan thrives. Anything that makes Taiwan stronger and safer is good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for obvious reasons, is also good for the people of Taiwan. Anything that places such peace and stability at risk runs directly against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se reasons, we look to Taiwan to adopt strategies toward cross-Strait relations that combine strength – both military and economic – with moderation. When we see policies that diverge from these goals, we owe it to ourselves and to the Taiwan people to speak out.

Origins of U.S. Interest

I would first like to address two fundamental questions: why does the United States care about Taiwan's security, and what is the basis for our expression of views on this important subject? The answers to the first are straight-forward. As a Pacific power with global interests and oblig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natural interest in peace throughout Asia. Because the Taiwan Strait is a potential flashpoint for conflict, the area demands our constant attention. Meanwhile, through our decades of close friendship with the people of Taiwan, we have acquired deep admiration for their achievements under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and a special concern for their democracy, freedom from coercion, and prosperity. A successful Taiwan is a beacon for East Asia and beyond. Finally, U.S. support for Taiwan is enshrined in U.S. domestic law in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In short, strategic, moral, and legal requirements compel a continuous U.S. interest in Taiwan and its security.

The same arguments, in turn, give us a legitimate voice on issues touching on Taiwan security. Naturally, judgments about how to defend Taiwan rest ultimately with the people of Taiwan, as articulated through their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We respect that prerogative. At the same time, to defend our own interests, satisfy our legal obligations, and, indeed, support people whom we regard as old friends, we believe we are right to express our views, including our real concerns, regarding Taiwan's security policies. Because Taiwan is a democracy, the Taiwan people will decide for themselves how to respond to the views expressed by their friend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at, I would like to speak today about Taiwan's security in the broadest sense and about the factors that are critical to sustaining it. Everything I say here is based on a recognition of the growing PRC military threat to Taiwan posed by the fast-paced military build-up opposite Taiwan and by Beijing's refusal to rule out the use of force against Taiwan. The United States has demonstrated its rejection of any coercion of Taiwan through both its defensive arms sales to Taipei and maintenance of our unilateral capability to respond to such coercion, if our President were so to choose.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and no one on either side of the Strait has an excuse for being ignorant of U.S. expectations and determination to protect our own interests. At the same time, our resolute defense of these interests has benefited the region for decades, providing the indispensable conditions for stability in the Strait, a dramatic increase in prosperity on both sides, rich and growing cross-Strait connections, and a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on Taiwan that is an inspiration to the world.

The Need for Taiwan's Strength and Moderation

As I stated at the outset, the United States believes that a strong and moderate Taiwan is essential to the immediate and long-term security needs of the people of Taiwan. Anything less than strength and moderation leaves Taiwan vulnerable, endangers regional peace, and potentially threatens U.S. interests. Let me address these two fundamental elements in turn.

A Strong Taiwan

A strong Taiwan is, very simply, one that maintains the military capacity to withstand coercion fo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To the extent Beijing knows it cannot subdue Taiwan swiftly -- befor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ould be able to react -- deterrence is reinforced. Taiwan's prospe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are, of course, additional sources of strength, but the military dimension is indispensable. A Taiwan that can defend itself is a major factor for peace. A strong Taiwan can also negotiate with Beijing with greater confidence and thereby pursue more effectively durable, equitable arrangements for cross-Strait peace.

After a frankly disappointing performance for several years, there recently has been good news in this area. In budgetary terms alone, Taipei has done much to provide for its defense. For some time the Taiwan defense budget declined as a percentage of GDP. Even during that period, however, it remained substantial – higher than in all but a few other Asian peers. As a portion of a large economy, those budgets provided a basis for some progress. This year, the defense budget has at last begun to increase as a portion of GDP. We congratulate Taiwan's leaders from all major parties for finding a way to break this logjam.

Funding is only part of the defense equation, of course. Taiwan also is pursuing smarter priorities and defensive strategies. It is allocating more money to hardening and sustainment, and it is embracing modern warfighting doctrine, taking advantage of Taiwan's greatest practical asset, its geography. Taiwan and its surroundings constitute an intrinsically challenging military environment, and wise defense expenditures and planning can keep it that way.

U.S. arms sal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keeping Taiwan strong, and, of course, today's audience has a special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demonstrated its recognition of the U.S. role when it approved its 2001 arms package. The Administration's commitment to fulfillment of TRA requirements remains beyond question. The principal issue in Taiwan's defense, however, is not whether Taipei buys a particular weapon system or whether that system comes from domestic factories or from abroad. The principal issue is the substance of Taiwan's overall defensive strategy and the maintenance of core capacities to sustain it. And the decision on that strategy, once again, rests with the Taiwan people themselves. Frankly, an abiding U.S. concern is that Taiwan as yet has still not had the sort of sustained, general debate on security that we think it deserves. We hope that, in the coming election season, the people of Taiwan will demand of their political candidates an intelligent and productive discussion of this profoundly important subject.

At the same time, I want to give credit to both Taiwan's ruling party and the opposition for the very real progress that they have made in recent years. Under President Chen's leadership, the MND has begun compiling more sophisticated budgets and sought increases in overall funding. For its part, the opposition-controlled legislature has performed its role by vetting and passing these budgets, giving the executive branch most of what it requested. The United States welcomes these developments as hopeful signs that we are witnessing a maturation of the public debate on Taiwan, one in which political leaders lay aside damaging accusations against one another's basic patriotism and agree to place defense above partisan politics. Whether or not these recent events become a long-term trend will depend on leaders from all political parties, including many in the audience today.

A Moderate Taiwan

I would now like to turn to the other indispensable dimension of Taiwan's security, a moderate, sophisticated, effective political approach toward cross-Strait relations. Without moderation, Taiwan's security will be compromised, no matter how much money Taipei spends on defense and no matter how wisely those defense dollars have been allocated. On the other hand, all things being equal, a moderate approach by Taipei to relations across the Strait will reduce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aiwan's armed forces.

Taiwan occupies a delicate and, indeed, unique political position. The absence of a resolution of cross-Strait disputes causes understandable frustration among many people, but it's a fact of life that the majority of Taiwan citizens understand. That recognition is reflected in opinion polling that shows powerful, consistent support for the status quo.

In terms of security, the proposition is reasonably simple: as long as Taiwan maintains a credible defensive capability, the chief threats to its welfare are political actions by Taipei itself that could trigger Beijing's use of force. The United States has repeatedly made clear that the use of force would be unacceptable, and we have repeatedly called on Beijing to demonstrate more military transparency, to cease its arms buildup opposite Taiwan, and to reduce its armed threat to Taiwan. But as much as we oppose Beijing's threat to use force, we also take it seriously, and Taipei cannot afford to do otherwise. It is for this reason that Taiwan's security i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the avoidance of needlessly provocative behavior.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Taipei should or can be passive in the face of PRC pressure. But it means that responsible leadership in Taipei has to anticipate potential Chinese red lines and reactions and avoid unnecessary and unproductive provocations.

The USG's recent expression of concern about certain policies advocated by the Chen Administration has flowed directly from this perspective. I want to emphasize that the overall U.S.-Taiwan relationship is as close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as ever.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American people and the people of Taiwan has deep roots and continues to flourish. The disagreements that have arisen occur in a comparatively narrow part of the U.S.-Taiwan agenda. Since it is the part that directly relates to peace and stability, however, the disagreement is very important.

In particular, we have expressed special concern about Chen Administration support for a proposed referendum on UN membership in the name of Taiwan. Much has been said on Taiwan about U.S. positions, a lot of it wrong. Let me try to provide some clarity.

The United States is not opposed to referenda; Taiwan is as entitled to hold referenda as is any other democracy. But the topic and content of any particular referendum must be considered. A referendum on applying to the UN without the suggestion of name change as part of that referendum – while striking us as odd and unproductive - would not elicit a very strong reaction from the United States. Given that everyone knows the bulk of Taiwan's citizens would like to see Taipei apply to the United Nations and given that such a referendum would have no prospect of improving the likelihood of success in such an application, everybody would know that support for such a referendum would only be useful in domestic political posturing in Taiwan. For the United States' part, the matter of how to respond would be straightforward: we would reiterate that we do not support Taiwan's membership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at require statehood and therefore would not support such a referendum. (需要是個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性組織,台灣沒有資格)

The particular referendum supported by President Chen concerns us considerably more than would a generic referendum on applying to the UN. What worries us, very specifically, is the issue of name change. This draft referendum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at Taiwan should be call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Moreover, it does so in what could be interpreted by many to be a legally-binding popular vote. In an ideal world, we would not have to worry about this. In the vernacular, we all speak of "Taiwan." The State Department does, people in Taiwan do, even Beijing does. So why worry about using the same word in this more formal political and legal context? The simple reality is that, in the world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political symbolism matters, and disagreements over it could be the source of major tensions or even conflict. President Chen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such "symbolic" issues in 2000 and 2004 when he promised our President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not to pursue a change in Taiwan's official name, and he has reaffirmed that promise repeatedly.

It is the apparent pursuit of name change in the referendum, therefore, that makes the initiative appear to us to be a step intend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Arguments that the referendum, even if passed, would not amount to a pursuit of name change, frankly, strike us as purely legalistic. After all, if the specific nomenclature does not matter, why include it in the referendum in the first place? At a fundamental level, such legalistic arguments from supporters of the referendum make it seem that they do not take seriously Taiwan's commitme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re willing to ignore the security interests of Taiwan's most steadfast friend, and are ready to put at some risk the security interests of the Taiwan people for short-term political gain. Our bottom line is that the potential downsides of such an initiative for Taiwan and U.S. interests are potentially large, and, as with any UN referendum, the benefits for Taiwan's international status are non-existent, so we must oppose such an initiative strongly.

I would like to face head-on the accusation that the U.S. position on the referendum constitutes interference in Taiwan's democracy. On behalf of the U.S. Government, I reject this accusation categorically. Given the decades of America's commitment to Taiwan's security and support for its democratization, the idea just does not stand up to scrutiny. The reality is that democracies can and do disagree over policies. It happens all the time around the world. Moreover, friends have an obligation to warn friends who are moving in an unwise direction. The U.S. obligation is even stronger, given our interest in Taiwan's security. After all, it is not just Taiwan's peace and stability that Taipei's actions may threaten.

The United States has neither the power nor the right to tell the Taiwan people what they can and cannot do. As friends, however, we feel it is our obligation to warn that the content of this particular referendum is ill-conceived and potentially quite harmful. Bad public policy initiatives are made no better for being wrapped in the flag of  "democracy." Fortunately, if the referendum goes forward unchanged, we anticipate that Taiwan's perceptive, intelligent citizens will see through the rhetoric and make a sound judgment that the referendum does not serve their interests because it will be fundamentally harmful to Taiwan's external relations.

Beyond the obvious threat to stability in the Taiwan Strait, the United States also opposes the proposed referendum because it will do the exact opposite of what it promises: it will limit, not expand, Taiwan's international space. Arguments to the contrary sound heroic, but they stand in opposition to the evidence all around us. I can say this to you with real experience, because it is the State Department that takes the lead in the U.S. Government in trying to help preserve and expand the Taiwan people's international space. The frustrating truth is that needlessly provocative actions by Taipei strengthen Beijing's hand in limiting Taiwan's space and scare away potential friends who might help Taiwan.

This is again an area where we have to acknowledge a tough truth. Whether we like it or not,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ccept Beijing's characterization of Taiwan, and, when energized, the PRC can call in overwhelming support to marginalize Taipei. The Taiwan people are, of course, long accustomed to PRC pressure, and we are certainly not telling them not to resist these efforts; our own position is far from passive. That said, Taipei needs to push back intelligently and in a sophisticated manner that plays to its strengths. Frontal assaults on Beijing's sensitivities are bound to fail and, at the end of the day, leave Taipei further behind. The referendum on applying to the UN under the name Taiwan is just such a frontal assault with no hope of changing Taiwan's actual status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while increasing cross-Strait tensions and alienating potential supporters of  Taiwan's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space.

I would like to emphasize that we do not like having to express publicly our disagreement with the Chen Administration on this or any other policy. Taiwan is a longstanding U.S. friend, and we do not like there to be gaps between us on important issues. I can assure you that we would not have done so had we not exhausted every private opportunity through consistent, unmistakable, and authoritative messages ove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The problem here is not misunderstanding or lack of communications: it is that we believe this initiative is not good for Taiwan or us and that we have found ourselves with no alternative but to express our views directly to the Taiwan people.

A Confident Taiwan

While I am using this podium to convey tough truths, let me raise a more positive point that is not often mentioned but deserves to be: let me debunk the myth that the people of Taiwan are isolated or that Taiwan is an international orphan. Yes, Taipei has formal diplomatic relationships with only a small number of states, and it is not a memb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The reality, however, is that Taiwan could not be the first world, democratic, commercial powerhouse it is if it were not extensively integrated into global society. Its citizens could not travel the world on business and pleasure, its airliners and freighters could not span the globe, and it could not be one of the world's premier sourc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ipei may not have many embassies, but it has dozens of unofficial offices around the planet staffed with professional representatives who carry on the business of the people of Taiwan. In the trade arena alone, Taipei would be an economic backwater if it were not thoroughly linked into the dense web of global institutions that support international commerce. Many of Taipei's most important relationships are unofficial, and yet genuin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goes on every day of the year.

To confirm this, just follow the news to see the steady stream of senior Taiwan officials who visit Washington and other parts of the United States. People often focus on the absence of visits at the highest levels, but those are infrequent in any relationship. For anybody who bothers to pay attention, it quickly becomes clear that the U.S.-Taiwan dialogue is comparable in substance and scope to that with any other medium-size partner.

I am not trying to downplay the genuine limitations o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of the Taiwan people, and I appreciate the frustrations that these must generate. At the end of the day, Taiwan occupies an unusual place in the global community. For Taiwan’s elected leadership, the challenge ahead is how to maximize the people's interest within this context. Fortunately, Taiwan has done remarkably well, and, when Taipei plays its hand well, it has a range of positive opportunities in the years ahead.

Strategic U.S. Interests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consistent policy toward the Taiwan Strait. Year in and year out, and over administrations from both major parties, that policy has provided great benefits not only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but also for the people of Taiwan. If there is any doubt about this, just consider Taiwan's circumstances at the time of de-recognition nearly 30 years ago now. Its vibrant democracy and prosperous, first world society today offer a vastly better life to the people of Taiwan. And as a friend of Taiwan, as an indispensable supporter of its democracy and freedoms, the United States ranks second to none. Americans can feel justifiably proud for having done the right thing, again and again.

While our support for Taiwan is beyond question, nobody here will be surprised if I say that the United States defines its own interests and interprets East Asian regional developments for it. There is, therefore, absolutely no foundation to the assertion that the United States coordinates its Taiwan policy with Beijing. It just does not happen. Words lik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simply do not apply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shington and Beijing on Taiwan policy. Do Chinese views influence U.S. thinking? Of course: we would be reckless, as would Taipei, if we did not take them into consideration. But I can assure you that no USG official at any level spends any amount of time coordinating our policies toward Taiwan with Beijing. Rumors of such coordination abound, but as with many rumors, they have no basis in fact.

By the same token, while we have a close, friendly relationship with Taipei, we also do not let Taipei define our positions. For well-established reasons, the United States has declared its opposition to unilateral changes to the status quo by either side of the Taiwan Strait. Some Taiwan leaders in recent years have asserted that Taiwan independence is the status quo that should be defended. On that point, let me be perfectly clear: while U.S. opposition to Chinese coercion of Taiwan is beyond question, we do not recognize Taiwan as an independent state, and we do not accept the argument that provocative assertions of Taiwan independence are in any way conducive to maintenance of the status quo or peace and stabilit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For the reasons I have given above, in fact, we rank such assertions along with the referendum on joining the UN under the name Taiwan as needless provocations that are patently not in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Taiwan people or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clusion

Let me bring this presentation to a close by returning to the fundamental issue that has brought all of us together here. Regardless of whether members of this audience are officials in President Chen's Administration, opposition party leaders, U.S. corporate executives, journalists, scholars, or U.S. Government officials, we all share an abiding interest in the security of Taiwan, an important friend of the United States occupying a delicate position in a sensitive neighborhood.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believes that a strong and moderate Taiwan is essential to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Taiwan Strait, and we will remain the steadfast partner of the people of Taiwan as they seek to advance their interests in the years ahead.

繼續閱讀......

美國認知:台灣或中華民國都不是一個國家

還記得去年8月底,美國國安會亞太資深主任韋德寧公開表示,台灣或者中華民國目前在國際社會不是一個國家(自由時報(9/1/2007),這是美國官員首度公開做如此明白的宣示。也就是說,在國際的認知是,「中華民國」的國號及其所屬土地和人民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我3月22日選舉結果出爐的當晚,寫了一篇感文,今天台灣人選出台灣地區領導人,台灣多數的人接受了馬英九說的,現在主權問題可以擱置不談,將來的方向是終極統一,認為"自己不是國家"這件事並不重要。不過要記住,544萬台灣人要有自己國家的意志是不容改變的。英文原文如下,

US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Senior Director for Asian Affairs, Dennis Wilder said in the white house press conference on August 28 that Taiwan, 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not at this point a st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e also stated that "The posi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is that the ROC -- Republic of China -- is an issue undecided, and it has been left undecided for many, many years." Business Wire (8/30/2007)

This is the most clear message by an US official to state the position of the US on the issue of Taiwan. It means that Taiwan is not a nation at this point but can be a nation in the future. ROC was already replaced by PRC and the name of Republic of China cannot be used again.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我們選舉認輸,但絕不向邪惡認輸

綠色部落客夢裡不知身是客,寫了一篇文明的速度,引起藍色及所謂中間選民的認同,其中一句話,"綠色的那種本士才是愛台灣的瞧不起態度、真的讓我很火大",真讓我百思不解。是的,我承認民主的精神就是要少數服從多數,但是中國國民黨50年的黨國威權,過去8年的顛倒是非糟蹋台灣,是可以託負政權的嗎?記得日治時期,日本人了解台灣人「愛錢,怕死」,是中國人的性格,也是台灣人性格的一部份,在這次大選可以證明,大多數選民顯然支持避戰(反入聯公投)和顧肚子(拚經濟)。台灣人被外來政權統治數百年,確實還有「奴性」在,這次又被中國國民黨善加利用,這樣的結果只能叫人仰天長嘆。

(像我這種想法的人被歸類為深綠的基本教義派,據我的觀察,四年級以上的中老年人,大都屬於此派,也是最了解中國國民黨的邪惡本質。)

不過台灣人還是有希望的,只要對照2004年和2008年選輸的候選人的風度 (如下圖片),相信老天爺終將還給台灣一個公道,雖然未來的這條路會非常艱辛。


謝長廷:接受敗選事實,聚集我們的力量,繼續熱愛台灣(←台灣玉山長昌台)


2004年連戰、宋楚瑜敗選,提出“選舉無效之訴”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要有風度,但是風度是表現在公平的競爭之下,你要如何去跟擁有不公不義黨產,舖天蓋地不實的廣告,無法無天的買票賄選競爭?這才真是「民主暗夜,梟叫狼嚎」。我們雖然不會像泛藍一般選輸不服氣,一鬧鬧了八年。但我們絕不會向邪惡認輸,我們維護真理與公平正義的聲音絕不容許消失。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懷念陳水扁的八年

昨天我寫了一篇選後感言,期待可以,但還是要靠自己,覺得選後的綠營普遍的氣氛是包容和諧,期待馬英九和他的中國國民黨,能為台灣這塊土地及人民好好做事,立意自然不錯,我也很受感動。今天起床不自覺心裏打了一個寒顫,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不就是白色恐怖下的寒蟬效應,慢慢都要回來了嗎?

請參考台灣民主先知彭明敏先生,於2008年3月9日在自由時報發表的文章,請留一條生機給後代吧!中國國民黨過去威權時代製造了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林宅血案」,大辣辣的自稱法院是國民黨開的等,再加上這8年來在社會上全面操弄倒扁情緒,製造台灣藍綠對立的「恨意」。那一點是把台灣當作自己的土地疼惜?國民黨的權貴一向都是過路客的心理,將來是要反攻大陸、終極統一的。現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也都是這些權貴的子弟,完全同樣的心態。現在有機會一如過去,行政、立法、司法、軍警特、檢調,全面掌控,你想他會謙虛傾聽人民的聲音,建立廉能的政府,真正為台灣做事嗎?早點睏喀有眠,門兒都沒有。有一個指標大家可以觀察,我預告李慶安會當教育部長,把杜正勝所推行的本土教育,全部都改回大中國意識教育,你信不信?很多綠營可愛的台灣囝仔還天真的說,四年後還要再來逆轉勝。新一代的小孩子都將再度被洗腦,有可能嗎?這是惡夢的開始。

我要寫下這篇文章做為記錄,替將來寫台灣歷史的人做見證,八年來陳水扁政府堅持民主,讓我能自由思考,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百分之百從來不用怕調查局、或警備總部會來把我抓去,寒蟬效應指數:0。不過現在不同了,面對這龐然巨物想起它過去的記錄,我已經開始害怕了,你呢?寒蟬效應指數:1。所謂寒蟬效應,是人民由於害怕,自動禁聲,過去我們的父母最常對我們說的就是,囝仔人有耳無嘴,惦惦不要亂說話。連李登輝都改口了,"這樣的選舉結果對台灣不是很壞",接下來有幾個公眾人物我們要觀察,杜正勝、莊國榮、謝志偉、鄭弘儀、江霞、楊烈,我們台灣派一定要好好保護他們,希望寒蟬效應指數不要飆升,天佑台灣。

p.s. 響應魚夫的民主逆風前進 落實媒體公民權!今後台灣派要團結起來,有系統的串連全世界認同台灣本土的網路人民,部落格、瀏覽者、個人網路電視台等,匯為一股強大的力量,一起來為台灣打拼。
選後第一期的新台灣新聞週刊2008/03/27 第627期誰來呵護本土?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期待可以,但還是要靠自己

剛剛看完自由時報電子報,覺得編輯一反選前藍綠對立的辛辣語言,一味的以包容之心,期待中國國民黨及其領導人(對不起,我總統叫不出來)能帶領台灣走向更進步的未來,可謂用心良苦。另外在funP的幾篇選後感言的文章裏,看到一些回應,也都是普遍傳達消弭對立負面的溫馨語言。這真可以看出台灣人純真無邪的一面,以一位深愛台灣母親的小民來說,雖然無法那麼樂觀,也不好再說什麼,只能說拭目以待,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

大話新聞(08/3/23)第五段,要求馬英九馬上釋出七點善意,就可檢驗他的誠意,
1) 單一選區兩票制,票票要等值
2) 公投法捕正,降低門檻
3) 中國國民黨還黨產
4) 說明綠卡,沒有失效的話,填I-407宣誓放棄
5) 陽光法案 (民進黨版本)
6) 引渡逃到中國的經濟犯
7) 周美青辭掉兆豐金高級主管,馬唯中放棄美國籍


下面是我從鯨魚網站摘錄來的,連結至幾位台灣派部落格前輩的文章,讓我們發揮網路的力量,一起來發聲監督馬英九。

失之交臂的黃金交叉 --- 夢裡不知身是客 | 引用網址
逆轉失敗,下次再來 --- 與媒體對抗 | 引用網址
坦然面對台灣共業 ---    年糕料理館 | 引用網址
再出發 ---                 妙子的故鄉翦影 | 引用網址
接受張大魯的說法,只能恭喜馬英九 --- 簡余晏部落格 | 引用網址
Republic of Cheating --- 雪地的朋友 | 引用網址
一個錯亂的泛藍時代悄悄來了 --- Why & Why not | 引用網址

繼續閱讀......

今天台灣人選出台灣地區領導人

今天台灣人用自己神聖寶貴的一票,選出中國台灣地區領導人,把本來朝有尊嚴的台灣國邁進的國格,自動降格為虛無的中華民國。那七百多萬的台灣人,忘了5年前SARS的時候,中國人沙祖康,"誰理你們"的那付嘴臉,忘了台灣的各種選手在無數次國際的場合,揚眉吐氣為台灣爭光時,卻遭到中國無情的打壓,連國旗也拿不出去的悲哀,台灣人在國際上是多麼的沒有尊嚴,你們知道嗎?喊「中華民國」只能在自己的家裏爽,全世界誰理你啊!

中華民國來的「總統」只能到一些小不點的國家去充充面子,過去陳水扁稱為"拼外交",其實從來就是都走不出去。如果馬英九要有辦法,能和美國、日本等大國建立國對國的邦交,能將國外的各式各樣奇奇怪怪名稱的辦事處,通通改為大使館及領事館,讓台灣人(或是你稱的中華民國國民)能有尊嚴的與國際其他一百八十幾個國家平起平坐,那時候我就尊稱你一聲「總統」,否則你現在充其量,只不過是「台灣地區領導人」。

我們現在在野了,沒有執政的包袱,你們過去罵民進黨政府的,我們要一條一條的看你怎麼做的比民進黨政府好?請給人民交代,我要看你怎麼應付中國隨時可以攻擊過來的一千多顆飛彈?我要看你如何用一中各表,讓台灣有尊嚴的與中國簽訂50年的和平協定?要是你有做不好或做不到的地方,我要看你如何向那七百多萬支持你的台灣人交代?

繼續閱讀......

呼籲民進黨恢復台灣建國黨綱

這次總統選舉,這樣的結果對於一些老一輩的台灣人,幾乎是無情絕望的打擊。「台灣人死好」的耳語都出來了,希望這是氣話而已,因為不為自己,而是我們還要繼續為後代子孫拼命。從那裏跌倒就從那裏爬起來,不過是回到二十年前的原點罷了。下一次我們把執政權拿回來的時候,絕不是單純的政黨輪替,延續「中華民國」的虛幻體制,而是有尊嚴的建立起「台灣共和國」。

對於馬英九及其中國國民黨,是絕對不能期待他們會為了台灣盡心竭力的,吃香喝辣的權貴黑金將更為猖狂,可憐的是一般的老百姓,大家看著吧!個人以為投長昌的還有約550萬票,也就是綠營的基本盤。民進黨絕不能放棄這些正港疼惜台灣母親的人。民進黨要儘速振作起來,完成世代交替、內部革新,重新感動人民,要好好的把這五百五十萬人團結起來,痛定思痛,為建立台灣國及台灣人的尊嚴做最大的努力。

我以為和平的政權轉移模式,在未來很長的歲月,在台灣無法適用。為什麼呢?中國國民黨50年的威權,建立起的利益共同體,黑金掛鉤、地方派系、以及無盡的黨產任其揮霍,任何選舉很難與他站在同一個平衡點競爭。那些投票給中國國民黨的人會說,四年八年或是十二年後,如果國民黨的本質不變,人民徹底看破,就再把政權重新交回給民進黨。但是這有可能嗎?以現在這部憲法,國民黨全面執政的操作,再加上對岸中國的虎視眈眈,有可能讓台灣有這樣的機會嗎?

只不過既然局勢這樣造成了,如果當所有台灣人覺悟到中國國民黨的邪惡本質,要顧飯碗做抗爭的時候,中國的反國家分裂法起動,到時候會是什麼樣的局面,真的不敢想像,會是今天圖博(西藏)的血腥鎮壓嗎?我只能說大家的皮要按呼緊。

繼續閱讀......

歷史的見證,人民的決定

長昌:42%,馬蕭:58%; 公投投票率:35%

2008年3月22日,台灣人決定將未來交回給中國國民黨,讓它一黨獨大全面執政。人民或者基於無知,或者慈悲到願意原諒國民黨過去的一切,我只能說這是上天的安排。台灣今後的發展有幾個可能,

1) 如李登輝所說,台灣的民主倒退二十年。中國國民黨利用一面倒的政治優勢,回到過去「法院是國民黨開的」時代,繼續與黑金掛鉤、收刮黨產。不過會做的比較細膩,因為行政立法一把抓,也不會再有立法委員謾罵政府官員的場面。但是開放三通、一中市場等傾中的政策,是否會表現得比民進黨好,能與中國在談判桌上取得對等地位,為台灣爭取到有利的空間,有待觀察。至於國民黨答應要拼經濟,讓人民感受到比現在更好的生活,我們拭目以待。
2) 如陳水扁所說,台灣的民主跌入深淵,中國國民黨也一廂情願,在國內宣稱一中原則是中華民國,但在與中國談判則節節敗退,一步步走向終極統一,台灣香港化,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如果這是這次選舉裏人民的期待,那也只好如此。
3) 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不負人民所託, 拼經濟讓人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我們在選前能做得都做了,如果這是結果,我們也只好認了。可以確定的是,今後台灣人民是好是壞,完全要看全面執政的政府要如何引導。說難聽的是,要殺要剮聽其尊便。藍綠會繼續對立嗎?或者漸漸融洽?四年之後,中國國民黨是不是會繼續被人民支持,還是被幹醮?人民是否還有機會,用手裏的選票來決定自己的命運,從現在起一段嶄新歷史才要開始,我要把這段歷史的演進,一直見證下去。

轉載自自由時報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泛藍網路文章裏纖膩的陷阱

今天在網站看了一篇文章,標題是"親愛的同志,請給民進黨一個重生的機會",我一看了標題,想說應該是綠營朋友的文章,就點了進去,文頭就講本文為轉載,作者是一位關心台灣、深愛這片土地的醫生,他徹夜未眠寫下這些文字...,心想有心人為了台灣的未來,提筆站出來不簡單,就繼續看下去。

剛開始,作者講說自己在民主聖地的宜蘭,一片綠油油的環境長大,常聽長輩講述中國國民黨的惡行、白色恐怖。雖然小時候學校教的全是,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或是長大後要效忠領袖解救大陸同胞。大學時代開始閱讀黨外書籍;開始認識「二二八」、「美麗島」、「林宅血案」、「陳文成事件」、「中壢事件」等等;知道了陳澄波、林茂生、阮朝日、王添燈、蔣渭川等二二八受難者及其家屬的故事;開始認識了宜蘭家鄉的郭雨新、林義雄、陳定南與陳菊;開始欽佩雷震、黃信介、林義雄、呂秀蓮、陳菊、許信良、施明德、張俊宏等等人士。講到這裡,也自認缺乏真正對抗的勇氣,膽小懦弱不敢參與街頭抗爭、流血衝突。再談到野百合學運、2000年的政黨輪替,完成寧靜革命。於是充滿期待台灣人當家做主,台灣人要主導自己的命運 ------- 很長一篇文章,文筆不錯也很感人,讀到這裏,真有「心有同感」的感覺。

再過來,就開始批評陳水扁的政府,對民進黨的族群操作深感疑慮。"我們" (衍然自己在當時也還是民進黨支持者),為了達到所謂的社會公平轉型正義,"我們"操作18趴、去中國化、去蔣化等議題;但在拙劣的包裝與粗暴的手段之後,除了大快基本教義派之心 - "我們"看不到任何民主價值的實質提升與集體學習的意義 ------- 完全露出泛藍一貫的宣傳手法。

接下來又是一大堆批評陳水扁的政府的話,冗長不宜贅述。不過作者提到,如何對於一批愛台灣的青年的逆風行腳感動的讓他淚水滑落。然後他又說不喜歡國民黨,也無法認同極欲復僻的所謂深藍保守勢力的「外省權貴」,但情願相信馬英九先生身上,還是有著領袖價值 - 一個願意道歉的政治領袖,一個恪守法律的政治領袖。馬先生讓他看到的是一個在媒體面前不隨意謾罵對手、不惡意挖苦、不揭人瘡疤的政治領袖。

天啊!看到這裏,真的是精神錯亂。這才想到文章開頭寫的本文為轉載,很可能是從中國國民黨的御用作家如南方朔之流,那裏轉載來的。我不相信有人能有這樣顛倒是非、不合邏輯的心路歷程,就抱著心理研究的心情再回去詳讀,這才發現這絕對是一篇充滿陷阱的文章。中國國民黨50幾年的威權統治所用的手法,還繼續不知不覺的用來洗腦新一代的年輕人。只是它的手法更為纖細,讓你感動,信以為真。光是下的標題"請給民進黨一個重生的機會",就知道作者有多奸詐取巧。想想我用「心」寫的文章,被打為亂貼文,而這種文卻被視為熱門文章,只能說不勝唏噓。值此妖魔當道,只希望看這篇文章的年輕人能用頭腦想一想辨明是非,天佑台灣。

p.s.我這回可放了政治文的標籤,千萬別又把它貼上亂貼文的標籤,拜託拜託

繼續閱讀......

謝、馬,民、國比一比(表列易瀏覽)

總統選戰明天就要投票了,我一直都想列一張表,比較謝長廷和馬英九,民進黨和國民黨,就把這兩個主軸綜合在一起如下。當然還有很多想不到的,歡迎網友回應告知。

 

謝長廷 / 民進黨

馬英九 / 國民黨

候選人擔任市長時的政績 高雄變成第一名,整治愛河、高捷、改善水質 承接第一名的阿扁市長基礎變成第八名,小巨蛋弊案、建成圓環凋落、貓纜、火車站前公車專用道等重大瑕疵建設
政府政績 堅持民主、雪山隧道、高鐵、多條快速道路、南科、中科、南北平衡、勞工退休新制、國民年金、整治水患、族群融合、老人福利、關懷弱勢 獨裁專制,黨庫通國庫,坐擁龐大黨產,地方黑金,洗腦欺騙教育
信仰與實踐 自由民主人權奮鬥,為人民幸福奮鬥 獨裁者利益,反對解嚴、反對國會改選、反對廢除刑法一百條、反對開放黨禁報禁、反對總統直接民選
對國家忠誠度 全家都是台灣在地人,無外國國籍 和太太都有綠卡,女兒及五個姊妹都是美國籍
貪腐 (當然都不好,但是 ...) 幾千萬,少數不肖個人 幾千億,坐擁龐大黨產
貪污被起訴 被依貪污罪嫌起訴
政見 幸福經濟、台灣主體價值 一中市場、終極統一
拼經濟 全球不景氣的時候,維持不錯的經濟成長率 蕭萬長主政經濟時,成長率直直落
操弄族群 只要認同台灣都是台灣人 禁止講台語、省籍劃分考試名額、用省籍劃分就業名額、歧視台灣文化包括原住民文化
國會 朝小野大 杯葛施政,不讓總預算過關
債留台灣 王又曾、劉松藩、王玉雲、張萬利、伍澤元等共掏空台灣1600億

部份轉載自http://momoge.blogspot.com/2008/03/blog-post_21.html

繼續閱讀......

去你的!我就是要進入聯合國,我就是要參加WHO!

最近網站的文章,大都討論總統選舉,如何打馬,如何增加挺綠的支持,可是別忘了還有「入聯」「返聯」公投,在此鄭重呼籲,不僅投1號長昌配的朋友,一定要領公投票,投馬蕭的朋友,也請投下你/妳的公投票。

還記得2003年世界衛生大會(WHA)開會時,中國代表沙祖康一句「誰理你們」嗎?(請看以下影片),我想每一個台灣人聽了都會很生氣。

為什麼台灣人在國際場合要被人欺侮的那個樣子?如果台灣能在聯合國有一席位,就不會有這種情形了。宣傳拒領公投票的人,告訴我們說,就算公投過了,難道台灣就能進入聯合國了嗎?公投過了,只是激怒了中國,反而造成讓台灣在國際活動的空間縮小。

對不起,有志氣硬頸的台灣人,就是要大聲向影片裏的吳儀沙祖康回一句,
去你的我就是要進入聯合國(UN for Taiwan),
我就是要參加國際衛生組織(WHO),
這是我們所有台灣人的權利。

繼續閱讀......

還要50萬票,要拼!

前天我推了一篇文章到funP,標題是"台灣人,你的一票將決定後代子孫是否萬劫不復",在不到一天的時間有超過100人推薦,這應該是同意我的想法的,結果funP的年輕編輯認為錯投一票會讓子孫萬劫不復,有那麼嚴重嗎?,就把我的文章貼上亂貼文標籤(以我沒有貼政治文標籤為由),讓它無法留在版面石沉大海。不過今天在Yahoo奇摩新聞網站看到,中央社20日報導,陳水扁總統在彰化永靖鄉的甘澍宮演講說,國民黨一黨獨大不只是倒退二十年,而是萬劫不復,永無翻身的餘地。這都是關心台灣的未來的有識之士的憂心啊!肖年家仔把它當作你們這些「基本教義派」在恐嚇台灣人民,唉!真是苦口婆心。

這就導入我要說的主題,之前的一篇文章,我分析選票的結構,今年全國有投票權人數約1,730萬,預估80%投票率約1,384萬,用立委選舉藍營得票53.5%,綠營得票38.1%算,綠營的基本盤是527萬,但離過半數的692萬票,還差165萬票。以2004年總統大選,綠營得票有過半的實力,也就是說相差的165萬票,是有潛在可能通通投給綠營的。再加上最近民調顯示,本土意識超過七成,如果樂觀的把165萬票的七成判為淺綠的選民,也都激出來投票了,那還有50萬(3%)左右還不想出來投票的淺綠、中間甚或淺藍選民,需要努力。

民進黨真正的危機在於,長期專注選戰技巧,無力重建合乎時代的價值與願景,不知何去何從。近年的內鬥,更將黨內的民主傳統破壞殆盡,這都必須反省。不過話說回來,眼前最重要的是打贏2008總統選戰,因為沒有了政權,反省也沒有用。那還有的50幾萬張的遊離票,成了關鍵。今天和一位經外國朋友介紹,認識的新朋友聊天,很快的話題就轉到馬上就要舉行的總統大選,新朋友說他是綠的,一直都支持民進黨,不過已經從深綠轉為淺綠,因為陳水扁實在太「爛」了,民進黨政府這八年來毫無政績,更把台灣的經濟搞垮了,他的很多親戚朋友都說現在的生活品質變差了。 真的是這樣嗎?

我承認由於政府過去太過於開放投資中國,中小企業、甚至科技大廠都出走流失,資金及工作機會通通搬出去,導致國家經濟日趨被掏空,人民薪資沒有增加,失業率增加,賺吃比較不容易。再加上反對黨的刻意喧染,特定媒體的推波逐瀾,造成一般民眾見面,彼此最常講的一句話:台灣的經濟好糟,民進黨政府好爛。

先不要談曲高合寡,說什麼「不要問國家為我們做些什麼,問我們能為國家做什麼」的老調,摸著良心平心靜氣的想一想,雪山隧道、高鐵、多條快速道路等便捷的交通,串起台灣之美,南科、中科的開發等注重南北平衡、勞工退休新制、國民年金、高雄捷運、8年800億整治水患、族群融合、老人福利、關懷弱勢等,還有一項最重要的就是堅持民主,這些都對台灣影響深遠,這都是民進黨政府的政績啊。

再來就是打一中市場對台灣的負面影響,一黨獨大的危機感,中國鎮壓圖博(西藏),馬英九的綠卡等議題,最重要的還是候選人牛肉及治國的理念。大家最關心的是經濟,謝長廷提出幸福經濟的政策,要極力爭取那50幾萬的選民,讓他們了解只有選長昌,才能看到希望

p.s. 最好不要用太極端的字眼,如"萬劫不復",或是"他們都不是人",或是"幹..."`,雖然苦口婆心,但反而會讓年輕人倒胃口。大家加油!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謝長廷的幸福經濟政策

很多人都覺得總統選舉專打,馬英九的綠卡問題,一中市場對台灣的負面影響,一黨獨大的危機感,中國鎮壓圖博(西藏)等議題,能幫助謝陣營逆轉勝,不過別忘了最重要的還是候選人牛肉及治國的理念。大家最關心的是經濟,謝長廷提出幸福經濟的政策,到底是什麼碗糕?以下是謝長廷接受台視、非凡電視專訪談幸福經濟--

轉載自謝長廷2008台灣總統競選網站

繼續閱讀......

長昌幸福一定保政

如果謝長廷當選,這些政見都要他實現,特此存證

轉載自 謝長廷2008台灣總統競選網站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選戰進入最後關頭,精彩緊張可期

我一向不看藍營統派媒體,因為他們的烏龍新聞太多,無法取信閱聽大眾,再加上偏頗誤導的立場,用詞極盡刻酸尖薄,全然沒有看的價值。不過今天在funP的網站,看到一 則新聞,不小心連進東森新聞網(ETtoday),在決戰322的專題裏,80%以上都在打莊國榮的失言事件。什麼"莊國榮口出髒話",什麼"莊國榮一句話慘過藍4笨蛋",什麼"上杜下謝又連莊",什麼"長昌選情因莊國又逆轉",只是覺得選戰打到最後關鍵,藍營媒體真是卯足全勁無限放大,大力顛倒是非!!!

當然莊國榮身為教育部官員,說話的口氣有不當值得商榷,但他講的也都是週刊刊登的事實啊。當吳育昇在罵同儕立委邱議瑩「你是什麼東西」,當蔡正元罵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撿角」時,難道那些都不粗暴,為什麼沒聽到這些媒體批評?這次硬把莊國榮的失言說成,已經蓋過四個藍營立委踢館事件、316的逆轉勝造勢活動等,所營造的綠營逆轉的聲勢,藉以擾亂視聽,非常不可取。

另外如果有興趣到藍營的部落格如李東昇(google一下)去看看,它們常能以簡單的邏輯常識批評,馬英九的朝三暮四無誠信,所提出來的政策如"兩岸共同市場",經濟成長6%等不切實際,但最終還是挺藍。我真不懂,難道這些人,明明知道馬的昏庸無能,還是要挺他,難道是希望台灣的未來沉淪嗎?大慨這些人都有綠卡或外國國籍吧!沒有綠卡或外國國籍的人可要想清楚了。

不過話說回來,選戰兩軍對峙,各有攻防,不擇手段但求勝利。越到最後關頭,越要拼的你死我活,所謂兵不厭詐,這也是必然的。綠營的朋友,尤其是公眾人物一定要謹言慎行,不要再有把柄可以讓藍營的操作,突增麻煩。這是消極面的,但由積極面來說,攻防中也要克敵制先,關鍵就在如何左右幾十萬中間選民的投票意向了。

今年全國有投票權人數約1,730萬,預估80%投票率約1,384萬,用立委選舉藍營得票53.5%,綠營得票38.1%算,綠營的基本盤是527萬,但離過半數的692萬票,還差165萬票。以2004年總統大選,綠營得票有過半的實力,也就是說相差的165萬票,是有潛在可能通通投給綠營的。再加上最近民調顯示,本土意識超過七成,如果樂觀的把165萬票的七成判為淺綠的選民,也都激出來投票了,那還有50萬(3%)的中間甚或淺藍選民,要讓他們倒戈。

藍營經常講的是,2004年牽手護台灣活動將本土意識拉抬到最高點,成為陳總統連任的臨門一腳。不錯,關鍵就是「本土意識」,激發它,再加上對中國的危機感,再凸顯馬英九的懦弱無誠信就對了。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

我要當台灣人 我要公投入聯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最近完成的一支動畫:「我要當台灣人 我要公投入聯」:

請點擊圖片觀看

原創: 高舉十架入聯護台http://www.pct.org.tw/UN4TW/

繼續閱讀......

做人尚要緊就是guts!跪請泛綠網友點進來轉寄影片!

轉貼自BillyPan部落格,322逆轉勝,天佑台灣

被打到走無路的時 想起阿爸的話
他講做人尚要緊就是guts
輸甲脫褲 捏著心肝
嘛愛保護咱的信念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15日 星期六

台灣人為什麼要辦綠卡?

我住在美國加州矽谷聖荷西市,今天一早因為要辦理在台灣需要的一份證明文件,去這邊的僑務文教中心,當在排隊等的時候,幾位排前面的朋友就在聊天。起初是一些生活家常閑事,後來突然有一人問道,各位覺得這次總統選舉誰會當選,旁邊一人就不假思索的回答,當然是馬先生,你看立法委員選舉,中國國民黨的氣勢。不過又有一人說道,但是最近四名立法委員到長昌總部踢館的事件,對馬的選情很傷。這時我就說了,各位都是辦了綠卡,移民來美國的人,有的也都入了美國籍,各位憑良心想,當初辦綠卡的動機,不就是決定要來國外永久定居嗎?這是多麼重大的抉擇。要是我,我是不希望見到馬先生當選。因為曾經決定去國外永久居留(也已經承認)的人,不管他現在如何說,是絕對沒有資格當台灣總統的。美國的法律就規定,只有在美國出生的美國人才有資格選美國總統,就算父母是正港的美國人,只要你不在美國的土地上出生,就不能選美國總統,是有它的道理的。

我1982年移民來美國的,中間有去日本住過,也回台灣一段時間,前前後後26年。1982年還是蔣經國的時代,中國國民黨當時實施的是政治高壓,但經濟上讓老百姓有錢賺的安撫政策。父親是高級知識份子,深深厭惡中國國民黨政治腐敗,欺騙玩弄台灣人的種種惡行,也因為賺了些錢,有辦法申請綠卡,也抱著要在美國永久定居的決心。當然由於台灣與中國的對立,國際形勢的孤立,台灣何時會被中國併吞掉?也是原因。最擔心害怕的就是,他的小孩子的未來,難道要像過去中國國民黨的教條文宣上所說的,和「大陸同胞」一樣,重新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嗎?這才毅然決然移居國外。

當然要能申請綠卡也不是那麼簡單,不像馬英九說的,是為了助學貸款和找工作的需要,如果你沒有錢或有權勢或有特殊技能的人,美國也不會要你的。這是常識。以當時台灣的時空背景,如果那麼簡單的話,早就一大堆人走掉了。我承認我們有綠卡來國外的人,都是怕在台灣危險,要把小孩子送出去的逃兵。難道馬英九、郝龍斌、周錫瑋、胡志強、李慶安等中國國民黨權貴子弟,當初不也是同樣的想法嗎?不過他們跟我們不同的地方是,他們辦綠卡的目的是,如果台灣有事,就有一張逃命的護身府,他們是要靠著長輩們的關係,是要回台灣吃香喝辣的,絕不會是要在美國永久居留。嚴格講起來,他們是欺騙了美國政府。

反過來看,過去有許多在國外上了中國國民黨的黑名單,不能回去,只好拿綠卡,一待就是好幾十年,後來解嚴了,他們才得以回去自己的故鄉。也有些過去留學國外,在國外多年闖出一番成就,反倒是接受阿扁政府的感召,回去報效國家。這些人都是抱著愛台灣的熱情,要為這塊土地做事情的。他們為了服公職,是必須放棄國外的身分,而辦理放棄綠卡或美國國籍的手續,也是要填I-407表格自願宣誓放棄。(另一種方法是由移民法庭審判強制解除)。像美國這樣有人權的國家,是不可能有法律讓人民的權利(包括永久居留的權利,也就是通稱的綠卡),自動消失的。

20幾年前的台灣人要辦綠卡的原因,有它的時空背景,你可以罵我們是逃兵,但這並不減少我們對台灣故鄉的關心。但看到今天的台灣,正一步步走回我們當初出來的樣子,真是感慨萬分,只希望天佑台灣,讓台灣人民能醒悟,在3月22日那天,不要做出錯誤的抉擇,斷送你下一代的子子孫孫幸福。 (一位四年級的台美人的心聲)

繼續閱讀......

夏威夷以西中國管、以東美國管?中國向美提案

在日本的產經新聞、朝日新聞都大幅報導的一則消息(在文章後半段),感覺上連日本人都知道事態嚴重,不能等閒視之,反而台灣卻不在意,台灣的報紙連自由時報也好像漏掉,Google搜尋了一下,只找到中時晚報3月14日,摘自中央社的新聞:

日媒:中盼與美共管太平洋是共享霸權心態
中央社

日本「產經新聞」今天社論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幹部曾向美國提議希望由美中共管太平洋,由中國負責夏威夷以西的太平洋,這種分割共管的戰略,是懷有共享霸權的心態,日本絕對不能忽略,應正視台灣有緊急狀況等的周邊事態的因應,加強安全保障。

報導說,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吉亭在美國國會上證實,他去年五月訪問中國時,中國軍方幹部曾向他提議由美中兩國共管太平洋,他認為即使這是玩笑話,也可凸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略構想。

文中表示,對日本而言,中國的這項「分割共管太平洋」戰略絕不能等閒視之。此種共管體制,至少在一九九零年代末期以後,中國一有機會就向美國提議,主要是中國希望由美中分割統治太平洋秩序,共享霸權,這次的提案幾乎可說是中國的海軍版戰略。

報導也指出,這次中國希望掌控「夏威夷以西」的太平洋,顯露出中國想大幅跨出琉球以西的野心,這攸關涵蓋台灣等日本周邊事態在內的日本本身的安全保障問題。

報導最後說,中國標榜自己是「和平崛起」,美國寄望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若想被肯定,首先就應尊重既存的秩序,努力提升軍事的透明度。美日兩國也有必要更進一步密切注意並監視中國的軍事及對外戰略並要求中國做說明。

--------------------------------------------------------------------------産経新聞
http://sankei.jp.msn.com/world/america/080312/amr0803122304014-n1.htm

中国、露骨な野心 「太平洋分割管理」提案
【ワシントン=山本秀也】米太平洋軍(司令部ホノルル)のキーティング司令官(海軍大将)は11日、 昨年5月に中国を訪問した際、会談した中国海軍幹部から、ハワイを基点として米中が太平洋の東西を 「分割管理」する構想を提案されたことを明らかにした。上院軍事委員会の公聴会で証言した。
同司令官はこの「戦略構想」について、「中国は影響が及ぶ範囲の拡大を欲している」として警戒感を示した。 キーティング司令官によると、この海軍幹部は、「われわれ(中国)が航空母艦を保有した場合」として、ハワイ以東を米国が、ハワイ以西を中国が管理することで、「合意を図れないか」と打診したという。
同司令官は「冗談だとしても、人民解放軍の戦略構想を示すものだ」との解釈を示し、中国の軍事、 対外政策について「きわめて注意深く監視している」と語った。
また、これまでの米中軍事交流が米側の期待を裏切るものだったことを報告。不透明な国防費の実態に対する不満も述べ、「とてもクラブで一杯飲もうという関係ではない」と語った。
中国軍幹部による太平洋の東西分割提案は、昨年8月に米紙ワシントン・タイムズが米軍関係者の話として報じていた。米側は提案を拒絶したとしているが、同紙は情報機関を含む米政府内の親中派内でこの提案に前向きな姿勢を示す向きもあったとしている。
中国海軍は、原潜を含む潜水艦の活動をここ数年、日本や台湾、米領グアムの近海など
西太平洋海域で活発化させていた。「ハワイ以西」との線引きは、中国が従来の
国防圏としていた沖縄以西を大きく踏み出す野心的な構想といえる。
キーティング司令官は提案者を明らかにしていないが、司令官就任後初の訪中だった昨年5月には、 中国海軍では呉勝利司令官と会談している。

--------------------------------------------------------------------------朝日新聞http://www.asahi.com/international/update/0312/TKY200803120386.html

ハワイから西は中国、東は米で? 中国軍幹部が提案

2008年03月12日18時58分

「空母を開発するから、太平洋のハワイから東部を米国がとり、西部を中国がとるというのはどうか」――。米太平洋軍のキーティング司令官は11日の上院軍事委員会で、中国軍幹部からこんな「提案」があったことを明らかにした。キーティング氏は「冗談とはいえ、中国軍の戦略的考え方を示唆している」と語った。

米中は軍事交流に取り組んでいるが、キーティング氏は「ビールをちょっと一杯という感じでは全くない」と言及。中国軍幹部に「電話番号を聞いても教えてもらえない」として、日本や韓国との緊密な協力関係にはほど遠いとも語った。

中台衝突の可能性については「非常に低い」とする一方、「中国は65隻の潜水艦を保有しており、米軍が太平洋に展開する潜水艦の2.5倍近い」と中国の軍事力強化に懸念を表明。また、米中の軍事ホットラインが2カ月以内に開設されるとの見通しも示した。

繼續閱讀......

強盜闖進我們的家

總統選戰只剩下最後一個禮拜了,昨今兩天,一下子看到很多感人的文章,為這次選舉要站在台灣派說話。直覺台灣有希望,再加上今天316全國百萬人的擊掌反戴帽逆轉勝的造勢活動,希望能喚醒台灣人的危機意識,天佑台灣!!!

強盜闖進我們的家 (轉載自3月16日自由時報
■ 謝百和

台灣長昌競選總部,是我們志工的家,在這洋溢著台灣人的善良、熱情與希望。

二個多月前,從四方自動匯集了四、五百位志工,大家就自己所能,分時來館接受詢問、接電話、排文宣、摺文宣、裝封套等,大家分工合作,效率極高。我們彼此不相識,但初見面,就心底裸裎,暢談台灣的現在與未來,將一一二選敗的鬱卒,拋到九霄雲外,把打結的心鬆綁了,志工伙伴還不時捎來溫瓶,讓每人面前茶水,永遠持溫。維新館內充滿融洽的氛圍,我們沉浸在不為己私的快樂,那種感覺棒極了!

湧入館內的人潮川流不息,他們都是來為我們打氣、加油的。有的來買紀念品,有的來樂捐;有的則是來向我們翹起大拇指,高喊「加油」,我們也報以熱烈的「加油」。真是high到最高點;再有是來表演才藝的,像月琴、打擊樂、大合唱、陀螺、絲巾等的表演等。而送水果、粉圓湯、炒米粉等來慰勞的熱情,更是讓我們感動,館內的氣氛瀰漫著溫馨,人氣經常沸騰。

隨大選日近,鄉親來館,愈來愈旺,人氣鼎沸,三月十二日那天,我們在打拚工作的時候,突然聽到強人闖入,彷彿恐怖時代又要來抄家了。起初我們很是驚惶,旋即覺得我們必須反抗,於是衝出家門去抗議,多位兄弟姊妹被抓傷、被撕破衣服,淑芬的脖子被掐壓,手掌被扭傷,傷痛使她哭泣。家被強盜闖入,而正義不得伸張更讓她的淚水潸然不已。啊!這是什麼世界?我們和樂的家園礙到誰了?是那擁有四分之三席次的霸道黨,仗勢凌人的故態復發,讓我們這些善良的鄉親,以後都要坐以待斃嗎?(作者為母語教師)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14日 星期五

給支持馬英九的朋友們﹍From 林奐均

台灣人就是那麼可愛純真,林義雄的女兒寫的一篇文章,十分感人,從台灣海外網特轉貼於此。http://www.taiwanus.net/news/show.php?id=17786

給支持馬英九的朋友們﹍From 林奐均

[轉載自:林奐均]                                   [林奐均]於2008-03-15 06:30:17上傳

給支持馬英九的朋友們﹍From 林奐均
28年前的世界人權日當天,台灣發生了震驚全世界的「美麗島事件」,我家也因此24
小時都在警方的監視之下。在228那天,國民黨派了位兇手,奪走了我親愛的阿嬤和兩
位雙胞胎妹妹的生命。這麼多年來,我還是多麼的想念她們。

看到無數的人,都用跑的去近靠有錢有力的國民黨。我實在是不清楚,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會支持這麼邪惡的國民黨。難道他們真的不知道國民黨是如何造成無數台灣人民的悲劇嗎?今天的國民黨跟28年前的國民黨有不一樣嗎?今日的國民黨利用媒體和廣告,說服台灣人民要自願放棄公投的權利,自願放棄台灣的國際地位。更奇怪的是,台灣人民不只放棄自己應有的權利,還學媒體批評公投和加入聯合國的作為,說這都是「無聊,跟我的日常生活沒關」而繼續的批評經濟。這世界歷史上不知有多少人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為同胞爭取公投的權利。台灣的人口雖然有瑞士的三倍,可是在國際上沒有聲音,其實這都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這都會影響經濟的。其他的國家都把這幾項權利當作寶,而只有國民黨沒有。
國民黨並不愛台灣人。國民黨並不疼惜這塊土地。

還記得「真善美」這電影嗎?。它是一部關於崔普(Von Trapp)家庭真實故事的電影。崔普(Von Trapp)艦長是一位非常有權勢,非常有錢的海軍將領。只要他願意變節投靠納粹,他將可以繼續保有他的財富與權勢。但是他卻堅持自由和正義的理念,拋棄了既有的權勢與財富,離開他的故鄉Austria,逃亡到美國去。他寧肯失去他所有的地位和財富,就是不肯變成邪惡納粹的一份子。而因此,崔普(Von Trapp)艦長成為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真期盼台灣有多多的人能成為這樣子的英雄。
以下是我表哥寫給我雙胞胎妹妹的信。我表哥的回憶,讓我流淚不停。我表哥的回憶,也大大的安慰我,讓我知道,還有剩下一些人,沒有忘記親愛的阿嬤,亮均、亭均。
林奐均
__________________
給離開台灣 28年的 228 雙胞胎姊妹
(林奐均的表哥所寫的信)
亮均、亭均: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之間已經過了 28年了,這28年來你們雙胞胎姊妹在天上的國度是否安好? 讓時間回溯到1980年的2月27日,還記得這一天晚上,你們雙胞胎姊妹到我們家玩,已
經記不得是誰的提議了,居然玩起了扮演「醫生與病人」的遊戲。依稀還記得姊姊亮均扮演護士的角色,妹妹亭均扮演被壞人追殺的病人,我扮演醫生。當亭均被壞人追殺之後,送到醫院來急救,「護士」亮均還很疼惜的說:「乖不痛,貼一下 OK 繃就好了」… 。真不知道這是「巧合」還是「預兆」,想不到這一場「生死遊戲」居然在現實的生活當中實際上演了。
那一年國中二年級的我,在隔天學校上完課之後,一如往常的匆匆的吃完晚餐就趕著去補習了,當下並未察覺家中有任何不尋常的氣氛。當我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到家中的時候,突然獲知這突如其來的噩耗,真的把我嚇壞了!「這…,怎麼可能?」,明明昨天還到家裡來一起玩遊戲的,怎麼….,該不會是作夢吧! 但是此時看到所有的電視新聞都在報導這一則震驚當時整個台灣社會的「滅門血案」, 我不得不面對現實,這一夜我真的是徹夜難眠…。原本你們的大舅媽要留你們姊妹兩在家裡過夜的,但是因為隔天還必須到幼稚園上課,所以最後還是由阿媽親自來將你們姊妹兩帶回,但是卻是萬萬想不到這是最後一次見到阿媽以及你們姊妹兩個最後的身影了….。如果當時有把你們姊妹兩留下來過夜或許就可以逃過一劫了…,但是再多的如果卻也挽回不了你們的生命。
隔天一到學校,所有的人都在談論這一個震驚整個當時台灣社會的事件,這其中有很多以訛傳訛或是惡意謾罵批評的言論,雖然我心裡明白,但是卻也不方便辯白或是澄清些什麼,只能靜靜的聽,心理默默的流淚。 接下來的幾天,整個台灣籠罩在「陰謀論」的不安與恐懼當中,每一天聽到不同的市集耳語與跨大不實的媒體報導,心裡實在很難過。在這個「白色恐怖」時代,人人對於美麗島事件的「惡徒」避之唯恐不及了,一個國中生那有能力替自己的親人做辯白呢?
還記得小時候,每一回到你們家去作客時,慈祥親切的阿媽都會煮他拿手的瓜子肉湯(外面一圈黃瓜,裡面包碎肉)給我們吃。你們家三姊妹還會一起彈琴、唱歌、跳舞…,如今這一些都只能成為兒時的記憶了 …。每一年的 228這一天,我都會去參加在義光教會的追思禮拜,望著教會內那架泛黃的鋼琴,聽著你們小時候最愛唱的「我的邦妮」,兒時的記憶一幕又一幕的呈現在眼前,此時往往會不由自主的潸然淚下。
28 年過去了,算算日子今年也應該有35歲了吧!哇!35歲?對於我們大家來說也只能停留在你們孩童時候的印象。如果你們也可以平安順利長大的話,現在應該也會跟你們姊姊奐均一樣的成熟嫵媚,或許也早就為人母了吧!不知道你們在天國上面是否還是一樣的彼此相親相愛呢?還記得小時候你們雙胞胎姊妹,只要其中一個被人欺負,另外一個絕對會挺身而出維護彼此的權益,令我印象非常深刻。雖然,來不及看到你們長大的模樣,希望你們還是能夠保有孩童時代的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在天國生活,我們會永遠的祝福你們!
泊汾哥 於 2008/02/28

繼續閱讀......

台灣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台灣北社副社長王美琇女士,寫的這篇文章,由她生動感人的文筆,講出我們很多台灣人心裏的話,特自台灣海外網轉貼於此。(http://www.taiwanus.net/news/show.php?id=17785)

台灣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王美琇
電視機畫面正播放著中國國民黨立委費鴻泰、羅明才等人到謝長廷總部踢館,鬧事後躲進警車內,綠營群眾包圍住警車,不讓侵門踏戶的「現行犯」脫離現場。這樣的畫面、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記憶就像沒有聲音的默片,開始倒轉……
1977年,因為中國國民黨選舉舞弊,一萬多名群眾群情激憤湧向中壢分局抗議選務不公,憤怒的群眾將警車團團圍住,掀翻警車,導致警察開槍,擊斃一名大學生江文國和青年張治平,史稱「中壢事件」。2008年3月12日,謝總部前的「群眾包圍警車」景象,宛如三十年前的中壢事件再現。
1979年1月21日,警備總部數名幹員「侵門踏戶」,到高雄縣長余登發住處抓人,理由是余豋發「涉嫌叛亂」。隔天,一群黨外菁英齊聚高雄縣橋頭,展開國民黨戒嚴統治以來第一場的示威遊行。1979年6月,康寧祥、陳永興籌辦的「八○年代」雜誌,多次遭便衣刑警到印刷廠「侵門踏戶」,攔截沒收即將出刊的雜誌;11月,黃信介等人創辦的「美麗島雜誌」多處服務處,相繼被一些不明人士「侵門踏戶」前來騷擾恐嚇,為12月10日爆發的「美麗島事件」埋下伏筆。
一樣的「侵門踏戶」,一樣的「一黨獨大」,四十年的民主奮戰之後,現在又來敲門。記憶就像午夜鬼魅般,驚醒沉睡中的島嶼,驚醒走過那段恐怖歲月的人們。可是,沒有這些歷史記憶的一代,又如何看待即將發生的「侵門踏戶」與「一黨獨大」?
一九七○或八○年代以後出生的你,可能完全不知道這些曾經發生在台灣島上的「真實事跡」;也絕對無法相信,五○年代白色恐怖的政治犯,只是因為在校園內傳閱左派刊物或組織讀書會,就被逮捕下獄坐牢二十五年。因為,這些「真實事跡」,媒體不會告訴你,教科書裡也找不到。可是,對許許多多年紀稍長和關心民主政治的台灣人而言,這些都是伴隨著他們成長的記憶,帶著「驚恐與憤怒」的無言記憶,深深烙印在他們的身上。

「一黨專制」、「獨裁統治」不是政治專有名詞,這是島上真實發生、血跡斑斑的歷史記憶。然而,我們看到,曾經是蔣家獨裁統治的擁護者和執行者,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為二十一世紀初的總統候選人。這名帥哥把雙手輕輕一拍,抖落所有的罪惡污泥、抖落其一生反民主的痕跡,在媒體的集體護航掩飾之下,繼續其矇騙眾生之旅。
這趟矇騙眾生之旅,六十年來從未中斷。這群黨國權貴,幾乎人人都擁有美國籍或綠卡,隨時準備落跑。這群黨國權貴,在台灣享受民脂民膏,卻要眷村和軍公教鐵票部隊死守台灣,用選票繼續保障他們在台美兩地的優渥高檔生活。這些黨國之子,在七O年代國家飄搖之際,嘴巴喊著「捍衛中華民國、打倒美俄帝國」,另外一隻手卻悄悄把「美國綠卡」放進口袋裡。
我想問的是,已經把台灣視為永遠家園的外省人第一代和第二代,請問幾十年來,你們在台灣所拼所努力的,是捍衛這些權貴的高檔台美生活與政治權勢嗎?請問你們還要被矇騙多久?請問,你們為什麼不生氣?
費鴻泰踢館事件絕對不是個案,這是集體心態的反射,反射黨國體制重返的竊喜和蠢蠢欲動,反射即將重掌最高權力的傲慢,反射自2OOO年失去政權後從未虛心檢討的狂妄。這群黨國之子,從來不曾向台灣土地謙卑學習,從來不曾向純樸的台灣人虛心致敬,他們只懂得以高傲姿態鄙視三高一低的台灣人民,以國會多數暴力和謊言引發政爭奪權,甚至「利用民主反民主」。
只要用簡單的民主常識,就可以輕鬆檢驗這群黨國遺緒的「利用民主反民主」。
請問,全世界有哪一個民主國家的政黨,可以擁有黨產?一個擁有千百億黨產的政黨,配稱為「民主政黨」嗎?選舉時,這些黨產可以收買台灣人,用黨產來侮辱你的人格,然後繼續統治你;也可以用大量廣告將你洗腦,使你失去簡明的是非判斷力,然後再以高高在上之姿繼續統治你。中國國民黨的黨產至今屹立不搖,難道不是在侮辱台灣人?難道不是在侮辱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制度?台灣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阿扁總統的「國務機要費案」和馬英九的「特別費案」幾乎如出一轍,都是為了找發票報帳而觸法,而且馬的情況更嚴重,把公款當作私款放進口袋還報稅,結果扁被圍毆得趴倒在地,可是,馬英九卻輕騎過關。扁家族被媒體圍剿得體無完膚,馬家族「綠卡、偷報、特權賣藥」樣樣俱全卻全部沒事;請問,這是什麼樣的是非價值?這是什麼樣的禮義廉恥?媒體第四權的專業道德還存在嗎?
藍色媒體嚴重扭曲的雙重標準,已經污染錯亂了我們的社會道德認知;馬氏黨國遺緒,踐踏台灣社會的是非價值,還揚言要「重建台灣核心價值」,這究竟是怎麼樣的心態?台灣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細數民主前輩以生命和青春走過的艱辛民主歲月,細數是非價值錯亂倒置的過往八年,我的心裡充滿憤怒和錯愕。眼睜睜看著謝長廷總部的踢館事件,一黨獨大的陰影、民主萬劫不復的恐懼,彷彿歷史重演般,逼近我的眼前。我覺得坐立難安。
如今,曾經是獨裁統治擁護者與執行者的總統候選人,以及一群黨國體制共犯結構的政治權貴和媒體人,正在羅織二十一世紀的最大謊言,為侵犯人權的「侵門踏戶」和「一黨獨大」的民主倒退陰影,作最高技巧的粉刷掩蓋、重新鋪路,等待手到擒來的勝利。
而他們的勝利,將會是台灣的民主浩劫和台灣人永遠無法擺脫的惡夢。
面對這群目中無人、侵門踏戶的黨國遺緒,面對這種完全沒有反省能力、踐踏台灣人是非價值的黨國之子,面對搖搖欲墬的民主和國家安危,我想問的是,台灣人,你還要繼續縱容他們嗎?台灣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台灣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勇敢站出來吧,台灣人!用你的一票,重新贏回你作為台灣人的尊嚴,重新贏回民主價值和台灣的未來吧!(王美琇/台灣北社副社長)

繼續閱讀......

恁爸係台灣人

最近surf 網際網路,尋找部落格網頁設計的idea時,瀏覽到一網站,叫「蝦米的小步舞曲」,原先只覺得他網頁的設計很不錯,細看內容應該是一位很台灣派的朋友,這讓我很有興趣,再往下看部落格作者的自我介紹,27歲來自Republic of Taiwan 的高雄。說實在的,剛只瞄一下先看到"Republic of" 的英文字,原以為又是一個被中國國民黨洗腦教育的,接下來一定是"China ...",沒想到是寫「台灣共和國」。部落格裏面也涉及到一些有關Web2.0科技的文章,當然決不是"一高二低"。年輕人真有你的,KUDO! 敬佩! 敬佩!

下面部落格貼紙從網頁shiaminuet 恁爸係台灣人-部落格貼紙轉貼於下,真夠台灣的豪氣很傳神,讓我會心哈哈大笑。有興趣請到網站 http://shiami.blogspot.com/2008/02/blog-post_1704.html,可以copy code。

恁爸係台灣人                           恁祖媽係台灣人
        

哇係台灣人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13日 星期四

顏慶章:兩岸共同市場 崩解台灣主體價值

前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顏慶章在自由時報的一篇專訪中指出,兩岸共同市場成立之日,將是台灣主體價值崩解之時。

顏慶章說,歐盟成功演進有三個重要因素,(一) 各國思維方法與價值觀同一;(二) 國民所得相當,彼此有很好的立足點;(三) 各國彼此充分尊重主權為前提。蕭萬長的兩岸共同市場,出現了理論架構基礎上的嚴重問題,因為以上三個因素,其前提根本不存在。在思維方法上,尤其對民主制度的肯定,雙方天壤之別,不能用同文同種把問題簡約掉。

顏慶章強調,以這些基準檢視蕭先生主張直航兩岸經貿正常化、簽訂經貿互惠協定、關稅同盟與貨幣同盟「三步到位」,這些完全以歐盟理路發展出來的做法,問題將非常嚴重。

針對馬蕭陣營說兩岸共同市場是連接全球化的重要一環,他駁斥,台灣現在一些具競爭力的廠商,在國際市場上叱吒風雲的多得是,企業全球化的速度,根本不用政府指引,兩岸共同市場根本沒有幫助企業全球化。


他表示,台灣與國際資訊全球化的平台,就在日內瓦的WTO,要知道未來國際經貿的趨勢,那裡最清楚,所以整個全球化的過程,台灣並沒有缺了哪個板塊。

顏慶章表示,有人又說兩岸共同市場是五十年的事情,他不知是何意義?如果從歐盟來看,一九五七年羅馬條約形成歐洲經濟共同體,簡稱EEC,到現在剛好超過五十年,若說歐盟花了五十年整合到現在,所以不要緊張,這樣我們更要緊張,因為羅馬條約所以建置了共同市場,其第一步就是那三點,沒有說那三點是五十年後才跑出來的,也就是經濟共同體成立的剎那,三個絕對必要條件就已出現了,現在三個條件沒有出現,卻去推那個制度,將來若後悔卻無退路,那就很慘。

他表示,有人又說兩岸共同市場不需要公投,但歐洲國家要加入共同市場,或歐盟在演進過程出現重大變化事項,每個成員國都要去公投,因為這牽涉民眾重大事項,當然要讓民眾表示意見,國會的意見不能代表全體民眾的意見,最近歐盟東擴十國,哪一個不公投?

他質疑,今天兩岸從基本設施比較起來,台灣都遠在中國之上,如果中國在台灣之上,我們去認同他的制度與所有的一切,台灣可因此得到經濟與社會福利的提升,才有價值。因此,台灣為什麼一定要與中國形成共同市場?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誰當選總統,台灣將走向完全不同的命運

阮銘教授的兩篇文章,假如馬英九是台灣總統假如謝長廷是台灣總統,分析兩位總統候選人,誰的當選,將帶動台灣走向完全不同的命運,有獨到的見解。

假如馬英九是台灣的總統的話,他將身不由己,會被三股力量──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美國國務院的柯慶生之流,推上談判桌,不上也難,明知是鴻門宴也得上。而一旦上了談判桌,要不套進「一中」絞索更難。馬迷們,不要害他,難道你願意讓馬英九登上演出命運悲劇的歷史舞台嗎?假如未來的歷史教科書上寫著,那個在第三波全球民主化浪潮中完成了民主制度轉型的台灣,最後一屆民選總統馬英九被迫同共產中國簽下「和平協議」,終於讓台灣成為中國共產奴役制度統治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讓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自由得而復失。你不會為你今天主張把馬英九推上悲劇舞台後悔嗎?

假如謝長廷是台灣的總統,將實現他提出的「台灣維新」和「幸福經濟」,就是要改變這種在中國大量複製台灣過去的舊戰略。他提出以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自由幸福為目標的台灣主體的開放戰略。開放是手段,目的是提升台灣自身的產業結構和創新能力,創造讓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共同受益的幸福新經濟。台灣的大多數民眾,日常生活中並不存在族群與認同衝突。衝突是少數極端主義政客和「名嘴」之類製造出來的。四大族群:原住民、福佬、客家、外省,認同台灣就是「和解共生」,共同來維護台灣自由民主的價值。謝長廷也不需要扮演馬英九逃不掉的悲劇角色。因為謝長廷不是中國國民黨,既沒有對六十年前國共內戰的歷史責任,也沒有「九二共識」「一中市場」之類的自造枷鎖,國共和談失去了前提條件,胡錦濤的「鴻門宴」就開不成。

繼續閱讀......

台灣人,你的一票將決定後代子孫是否萬劫不復

2008立法委員選舉投票率是58.50%。如此來判斷台灣人對於政治太過冷漠,都不出來投票,是否妥當?相對的,2000年的總統選舉投票率達82.69%,2004年也有80.28%,如此就可以說台灣人都熱衷政治嗎?看美國的總統選舉有六成的投票率,就算創歷屆的新高,另外日本的國會選舉也都有六成到七成的投票率。個人認為在民主的國家,只要選舉的選情炒熱,驅使選民對於候選人或所屬的政黨產生好惡之感,想用選票表達看法,投票率自然提高。

至於說如何把選情炒熱,總合來說就是「把握原則,製造議題」。今年2008的總統選舉,原則就是,台灣主體意識與傾中國思想的對決,議題則包括一中市場對台灣的負面影響,馬英九的綠卡風波,中國國民黨的鴨霸等,就是要讓選民有所警惕。如果讓錯誤的人當選,以後台灣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這是大是大非的事情,一走錯將帶給台灣的未來不斷的災難,後世子孫將萬劫不復。這是一場正義真理與邪惡謊言的對抗,是價值之爭。

邪惡的一方(包括特定媒體),把正義真理的論述說成是選舉的技倆,陳總統在3月13日的自由時報投稿上說的好,因為選舉的競爭,「轉型正義」被扭曲成在製造族群對立,公投也被污名化等同於「選舉的奧步」,這竟然有很多人相信,這就是今天台灣的特殊現象,也是讓我們憂心的地方。再者媒體有目的的把台灣的特殊現象解釋為藍綠之"爭",其實台灣真的有藍綠之"爭"嗎?言下之意,好像是小孩子爭吵打架,兩方都在鬧。這完全是為了個人及政黨的一己私利,顛倒是非造成社會動盪,使國家競爭力停滯不前,所做的掩飾。


有中小企業老闆的朋友,說過去戒嚴與否又有什麼關係,大家不是都賺到錢了,生活也改善了嗎?只要政府讓老百姓可以賺錢過好日子就好。也許人們忘記了,或至今不理解?今日台灣的處境,除了和民進黨執政八年有關,也源於國民黨長期以來圖利大財團、大企業,犧牲環境與勞工權益的經濟「發展」政策,爆發了多少金融風暴?「造就」了多少劉松藩、伍澤元、陳由豪、朱安雄、王又曾等眾多潛逃海外(中國)的經濟罪犯?如今再抬出舊思維,高喊拼經濟,到底是拼誰的經濟? 所謂藍綠對立,就是二種價值觀的衝突。從黨外時期一方實施威權戒嚴體制、一方追求自由民主,到現在對台灣歷史認知和詮釋、土地認同、國族定位等等綜合而成的「文化思維」,藍綠雙方各自代表島國文化(本土文化、海洋文化)與大陸中原(中國文化),都有極大的差異性(或者說對立性、衝突性),這是不可隱諱的事實。台灣文化本就是在衝突中逐漸調和(參閱吳晟的文章"我的憂心")。

另外年輕朋友常抱怨,為什麼老是要提到過去?馬英九就是說,要往前看不要往後看。乍聽之下好像也對,殊不知拒絕過去那有現在,未來的方向更是無所適從,一個不知道反省過去,懺悔過去惡行的政黨,是沒有資格執政的。 不少年輕朋友,錯以為台灣「本來」就是這樣,不知道民主理念的宣揚和推動,歷經多少艱難之路?這都是中國國民黨獨斷的媒體給一般百姓灌輸的思考,不少鄉親,至今仍深信,沒有國民黨軍隊帶來大批黃金,台灣人今天不可能這麼富裕,因此不知感恩,就是「忘恩負義」;有位國民黨吳姓秘書長,前陣子還在發表這種高論呢(參閱吳晟的文章"我的憂心")。

台灣的選舉文化,有很大的一塊是中國國民黨長久執政的遺毒,譬如各鄉鎮農會在地方上操縱選舉,整個農會系統上下,成員遍佈各村落(至今仍是國民黨的大樁腳),他們對於支持不同對象的人士,總是好意「勸告」:「生意人只要好好做生意,拼經濟,嘸通理政治(選舉),以免影響生意;誰當選,我們還不是一樣要做、要拼才有飯吃....」,生意人可以轉換為工人、做田人、公教人員.... (參閱吳晟的文章"我的憂心")。再加上買票、賣票,形成先天性的不公平,在2008立法委員選舉就映證出來了。這一部分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更正過來,在總統選戰裏,被這群人所操控的部份,很難扳過來。因此要打贏這場選戰,得要激發另一部份選民的正義感,願意用選票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此來提高支持長昌的投票率。民進黨本土政權執政八年,容或有許多不對的地方,但是把行政權連同立法權交給非本土的邪惡的中國國民黨,後果將不堪設想。

台灣在國際上是不為承認的國家,在國內則是由於有些人對國家認同的錯亂,造成政治的惡意敵對,加上特殊立場的媒體的操作,給一般百姓的印象就是台灣好亂。其實台灣是一塊樂土,一點也沒亂,只是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在演戲,劇本是老天爺寫的,只要深信上天是疼惜台灣,會給台灣人一個公道,公義真理終將戰勝邪惡,天佑台灣。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守護孩子,守護台灣

告訴你的孩子,台灣的自由民主是先人用血淚換來的,彌足珍貴,過去迫害自由,反對總統大選的人也來參選總統,只要有天理在,台灣不能走回頭路﹒﹒﹒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珍惜友情,照顧自己

Joanne forward來的email,與大家分享

這週是世界好友週,如果你願意,請把這條信息發給你所有的好朋友,也包括我。看有多少人會回發給你。當大部分人都在關注你飛得高不高時,只有少部分人關心你飛得累不累--這就是友情,再忙也要照顧好自己,朋友雖不常聯系卻一直惦念,天涼記得多穿衣!世界好友週快樂!少喝奶茶,不吃剛烤的麵包,遠離充電電源;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一天不喝多于兩杯咖啡,少吃油多的食物;最佳睡眠為晚上十點至早上六點;晚上五點後少吃大餐,每天喝酒不超過一杯;不用冷水服膠囊,睡前半小時服藥忌立刻躺下。睡眠不足八小時人會變笨,有午睡習慣的人不易老。手機電池剩一格時不要打電話,剩一格時輻射是平時的一千倍,還要記得用左耳接電話,用右耳會直接傷害到大腦。還有很多很多。看到了就轉發給每一個你珍惜的朋友!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網路上的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ing)影響美國總統大選

日本經濟新聞的Nikkei Business Online有一篇文章,分析網路行銷(Net Marketing)與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ing)是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Barack Obama崛起最大的原因。這證明了我想利用網際網路進行 (1) 傳承台灣人的精神,(2) 傳遞民主的香火,(3) 達成台灣建國的目標等工作的方向是對的。最重要的是將老一輩台灣人的智慧與經驗傳給下一代,揭發中國國民黨一直不斷的惡行,這是對長久以來,中國國民黨控制的媒體所導至人民錯誤意識的最大挑戰。我堅信我們一定能成功,因為上天賜給這一代台灣人Web2.0這麼好的工具,台灣建國的時機已經來臨,大家努力。

文章的大意是說,2008美國的總統選舉,造成美國人前所未有瘋狂的參與,是一般人民渴望政治的改變心切,利用社交網路一傳十,十傳百蔚為莫大的風氣。話說黑人候選人奧巴馬,自從1月3日的愛荷華州勝利之後,發表勝利宣言,被上載到YouTube,這一話題傳遍網際網路,12小時內有16萬人點選視聽。之後大群的奧巴馬支持者,將同一支勝利宣言的Video上載到各個網站,很快的到2月25日,已有200萬人以上點選視聽。同一時點到奧巴馬的YouTube網站頻道造訪的有1221萬243人次觀看706支Video,相對的同一時段內,到克林頓夫人的網站頻道造訪的只有139萬2852人次觀看273支Video,約十分之一而已。

這股「奧巴馬的狂熱」也影響了選舉資金的募款。一向靠著利益團體、大企業、有錢人的政治獻金,所把持的選舉活動,這次卻靠著所謂「草根型」的社會運動增加募款。從2007年一月到2008年一月,奧巴馬募得1億3820萬美金,克林頓夫人募得1億2100万美金,奧巴比馬克林頓夫人多募得1720萬美金。不過單今年1月一個月裏,奧巴馬募得3600萬美金,克林頓夫人只募得1390萬美金,差了2.6倍。2月20日的New York Times的報導,引述奧巴馬的1月的政治献金3600萬裏頭,2800萬是網路線上募得的個人獻金,當中90%是100美元以下,這裏頭40%更是25美元以下的小額獻金,這完全是獲得了一般民眾的支持的證明所現。在美國總統初選個人獻金的上限是一個候選人2300美元。

以YouTube、MySpace、Facebook代表的社交網路媒體功不可沒。針對奧巴馬陣營支持的電子信件,部落格的投稿,動畫的製作上傳,自動自發利用各式各樣媒介幫助傳播,造成不可忽視的風氣。再者奧巴馬的正式網站揭櫫「The Goal: One Million People own this campaign(目標:100萬人擁有這個選舉)」,奧巴馬如當選總統就是這参加選舉的一人一人幫忙推動「政治改革」的成就。加強一般百姓積極參與的意願,因為雖然我只有一個人,但也是可以幫忙改變的。文章並比較奧巴馬的網站與克林頓夫人的網站所使用的選舉語言的不同特徴做分析。 結果發現,

奧巴馬的網站首頁
 ・Change We Can Believe In(我們相信我們能改變)
 ・“I’m asking you to believe. Not just my ability to bring about real change in Washington… I’m asking you to believe in yours.”(我請求你們相信自己。不只是相信我的能力能改變華盛頓的政治環境,我請求你們相信你們自己也能參與這項政治改革)
 ・Join The Movement(一起來加入我們的運動)
 ・Get Involved(一起來參與)
 ・Powered by Hope(用希望的力量,讓我們動起來)

克林頓夫人的網站首頁
 ・Hillary for President(選希拉蕊為總統)
 ・Help Make History!(幫我們創造歴史)
 ・“Only you…Our incredible online community…Can act quickly and decisively enough to create a level playing field. And with everything on the line, that’s exactly what I’m asking you to do.”(偉大的線上的各個團體,只有你們趕快且明確的行動,才能造就一場公平的競争,現在是最重要的時刻,我們需要你的幫忙)
 ・Women for Hillary(女性們請支持希拉蕊)

從這裏可以看出,奧巴馬和克林頓夫人兩陣營傳達訊息有很大的不同。奧巴馬把支持者稱為好朋友(Peer),一起來進行政治的改革。用的是「You」、「We」的字眼,邀請支持者自動自發的參與。Marketing的手法是現在流行的「CGM (Consumer Generated Media) 」與「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跟過去傳統的使用大眾媒體的手法截然不同,這也反映在兩陣營的廣告內容標語裏頭。奧巴馬重視年青的一代(Generation Y)積極參與的情緒,說穿了就是,利用各人一個一個創造出來的content內容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2月20日的Washington Post的報導指出,Social Networking網站 Facebook裏,2年前的2006年7月,Bowdoin College 的女大學生Meredith Segal組織一叫做「Students for Barack Obama」的團體。Segal有感於奧巴馬先生在2004年著名的民主黨大會上一舉成名演說,在Facebook裏發動促請奧巴馬選總統的署名運動。她的這個團體的支持者一下子急速增加,全美80所大學設置有支部,達6萬2000人的成員之多。另外48萬人的支援團體「One Million Strong for Barack」,從一開始以來,一時間內100人,5天內1萬人,3週內20萬人,1個月達28萬的高速成長。順便提到,2月下旬的時點,Facebook裏支持奧巴馬的有62萬8125人,支持克林頓夫人的有12萬3763人。玩Social Networking的大學生裏,奧巴馬有壓倒的支持。很多學生在自己的部落格裏,將奧巴馬的照片及他的演說,與自己的生日的照片,喜歡的音樂及一些個人的內容放在一起,表達個人與總統候選人強烈的向心力。也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社會現象的演變。

「只想把自己感受到的感動和經驗分享給他人」是,一口一口傳下去(Word of Mouth)最大的原動力。各式各樣的人在任何場所,利用網際網路24小時365天,談論自己的感動的興奮,所造成的超大型選舉運動。奧巴馬陣營善用Internet的特性,激發支持者,他們再利用很容易使用的工具(部落格、社交網絡),自發性的口述或寫文章傳播下去,達到一定成功的效果。對今後的政治選舉活動產生劃時代的影響。

原文如下:
----------------------------------------------------------------------------------

第20回
バマ候補の選挙戦に見る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の役割



2008年の最初の「YouTube Moment」は、オバマ候補のアイオワ州の勝利スピーチ

 2008年は大統領選挙の年である。普段政治や選挙のことを口にしない人間も含めて、多くの米国人が一種異様なまでの熱狂ぶりで、「大統領候補者に関する会話」をオンライン・オフラインを問わず行っている。この熱狂を作り出した大きな要因の1つは、1月3日のアイオワ州の民主党大統領候補選挙における、バラク・オバマ候補の劇的な勝利だったと言っても過言ではない。

 アイオワ州は、およそ300万人の人口のうち白人が95%を占めている。選挙前の下馬評は、元大統領夫人でありニューヨーク州上院議員としても抜群の知名度と組織力を誇るライバルのヒラリー・クリントン候補の優位で進んでいた。しかし多くの予想を裏切って、白人層の支持を取り付けたオバマ候補が勝利を獲得。マスメディアを含めて米国民に「もしかしたら黒人初の大統領誕生という歴史的な変革が起きるのでは?」という大きな期待を抱かせた。Nielsen BuzzMetricsの分析によると、1月3日のアイオワ州予備選以降にオバマ候補に言及したブログは、急激に増加して、ライバルのクリントン候補やマケイン候補を圧倒的に離して、巨大な「WOM(Word of Mouth:クチコミ)」を創出している。

 勝利宣言のスピーチは、オバマ候補のYouTubeの公式チャンネルによって、即座にアップロードされ、12時間以内に16万人がこのビデオクリップを視聴した。その後多くのオバマ支持者が同じスピーチをYouTubeに投稿した結果、アイオワ州のスピーチを紹介する動画の本数は200を超えた。これらのビューを合計すると2月25日時点で合計200万人以上が視聴したことになる。オバマ候補のYouTubeの公式チャンネルは、2月25日現在で706本のビデオをアップロードして、合計1221万243のビューを獲得している。これに対してクリントン候補の公式チャンネルは273本のビデオで139万2852のビューを得ただけにとどまった。両者の公式チャンネルを見ると、オバマ候補はクリントン候補より10倍近いビューを獲得していることになる。米国人とインターネットの関係を調査研究するPew InternetのアナリストAaron Smith氏は、このオバマのアイオワ州での勝利のスピーチのビデオを「YouTube Moment」と呼んで、4年前の大統領選に比べて、いかにインターネットが政治のランドスケープを変えてしまったかを指摘している

グラスルーツのオンライン献金者が成功の鍵を握った

 「オバマ・マニア」という言葉まで生み出したオバマ候補への熱狂は、従来の企業・団体・ロビイスト・富裕層に政治献金を依存し、組織力によって集金・集票する「ワシントンスタイルの選挙」とは異なる。一人ひとりの支持者に直接資金や人的援助を呼びかけるグラスルーツ(草の根型)のソーシャルキャンペーンといえる。特にYouTube、MySpace、Facebookに代表される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が果たした政治的な役割は大きい。オバマ陣営からキャンペーンメッセージの発信、候補者へのサポートの呼びかけがあるだけでなく、支持者によるオバマ候補に関するブログや動画の投稿、さらに政治資金調達においても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は重要なチャンネルとして機能している。以下に、4人の候補者の資金調達の数字を挙げる。

表●4人の大統領候補者の政治献金

080305_01

(注:3月4日の予備選の結果、共和党ではマケイン候補の指名が確定した)

出典:http://www.msnbc.msn.com/id/23273781/
(1ドル=110円で計算。以下同様)

 調達できた政治献金の総合計では、オバマ候補が1億3820万ドル(152億200万円)で、クリントン候補の1億2100万ドル(133億1000万円)と1720万ドル(18億9200万円)の差となっているが、1月だけで見るとオバマ候補は3600万ドル(39億6000万円)、クリントン候補は1390万ドル(15億9000万円)と2.6倍という圧倒的な差でオバマ候補がリードしている。2月20日のNew York Times紙の記事によれば、オバマ候補の1月の政治献金3600万ドル(39億6000万円)のうち2800万ドル(30億8000万円)はオンラインの個人献金から来ており、これの90%は100ドル(1万1000円)以下、さらにそのうちの40%は25ドル(2750円)以下と、小額献金者のグラスルーツのオンラインサポートが、この膨大な金額を生み出している(米国では、予備選挙における個人献金の上限は、候補者一人につき2300ドル=25万3000円までと定められている)。

 オバマ候補への熱狂は、ニューハンプシャー州でクリントン候補に敗れた後も衰えることがなく、クリントン候補が同州で勝利を確定した後3時間以内で50万ドル(5500万円)、翌朝には75万ドル(8250万円)、その後2日間で440万ドル(4億8400万円)を集めるという凄まじい記録を作った。2008年1月は1日平均116万ドル(1億2760万円)以上というハイペースで献金が集まっている。さらに30万人近い1月単月の献金者のうち、20万人以上は初めての献金者であると発表されており、オバマ陣営のグラスルーツ戦略は資金面で大きなアドバンテージをもたらしている。ここでのポイントは、このグラスルーツの献金によって獲得した資金を、オバマ陣営は1月5日から2月5日までの1カ月間で、テレビCMを中心とする広告におよそ1600万ドル(17億6000万円)つぎ込んだことだ。これにより、知名度がクリントン候補に劣るという弱点を一気に改善した。クリントン陣営は同時期に400万ドル(4億4000万円)少ない1200万ドル(13億2000万円)しか広告に使わなかった。11月の本選挙のために政治献金の支出を抑える戦略をとったことで、キャッシュフローがきつくなった結果、クリントン候補は個人ローンで500万ドル(5億5000万円)を借りる資金難に陥り、さらにオバマ陣営のリードを許すことにもなった。

「You」と「We」をキーワードに仲間を増やしたオバマ候補の選挙戦

 こうした政治資金の調達額はもちろん重要であるが、さらに重要なポイントは個人献金者の数である。献金者はそのまま候補者の投票数に直結し、さらに彼らは候補者のエバンジェリスト(伝道者)となって、家族や知人・友人を含めた自分の所属するコミュニティに候補者支持を訴えて、巨大な「WOM」を創出する。個人献金100万人を目標に掲げるオバマ陣営には、2月25日現在で97万4152人が献金しており、目標達成に大きく近づいている(注:2月28日で100万人を達成した)。また、オバマ候補の公式サイトには、大きく「The Goal: One Million People own this campaign(目標:100万人がこの政治キャンペーンを所有すること)」と掲げて、オバマ個人が大統領になること以上に、このキャンペーンに参加する人々が「政治的な変化」を推進する主役であると明解に示している。以下にオバマ候補とクリントン候補がWebサイトのトップページ上で使用している言葉を比べて、その特徴を分析してみる。

オバマ候補の公式サイトのトップページ
 ・Change We Can Believe In(我々が信じることが出来る変革)
 ・“I’m asking you to believe. Not just my ability to bring about real change in Washington… I’m asking you to believe in yours.”(私は、あなたがあなた自身を信じることを願っている。それは、ワシントンにおける真の変革を行う私の能力だけではなく、あなたがあなた自身も変革が出来るということを信じることを願っている)
 ・Join The Movement(ムーブメントを一緒やろう)
 ・Get Involved(一緒にやろう、参加しよう)
 ・Powered by Hope(希望というパワーによって動いている)

クリントン候補の公式サイトのトップページ
 ・Hillary for President(ヒラリーを大統領に)
 ・Help Make History!(歴史をつくるために助けよう)
 ・“Only you…Our incredible online community…Can act quickly and decisively enough to create a level playing field. And with everything on the line, that’s exactly what I’m asking you to do.”(この素晴らしいオンラインコミュニティだけが、公平に競争できるフィールドをつくるために、素早く明解に行動することができる。今は最も重要な時なので、私はあなたたちにそれをやって欲しいと願っている)
 ・Women for Hillary(ヒラリーをサポートする女性たち)

 こうしたサイト上の表現を見ると、オバマ候補とクリントン候補の支持者への呼びかけの姿勢に大きな違いがあることがわかる。オバマ候補のアプローチは、サポーターを仲間(Peer:ピア)とみなして、一緒に政治の変革を行おうという姿勢を強く打ち出している。「You」と「We」をキーワードとして使って、支持者の自発的な行動を促しているのだ。これは、いみじくもマーケティングにおけるマス媒体を使った旧来型の手法と、現在の「CGM (コンシューマー・ジェネレーテッド・メディア) 」や「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ユーザー創出コンテンツ)」を主体とするマーケティングの違いが、そのまま両候補者のコンテンツに反映していると見ることもできる。オバマ候補が早くから20代を中心とする「ジェネレーションY」(Milennials:ミレニアルズ・世紀末世代と呼ばれ、区分は諸説あるが一般に1977年から1999年までに生まれた8~30歳まで)とエンゲージできた(精神的な絆を強めた)理由は、こうしたCGMなどを重視する姿勢にあった。

オバマ陣営のソーシャルネットワークによる「エンゲージメント効果」

 オバマ候補とジェネレーションYとのエンゲージメントは、2年前の2006年7月にさかのぼる。2008年2月20日のWashington Post紙の記事によれば、Facebookには、500以上のオバマ支持グループが存在するが、最初のきっかけを作ったのは、Bowdoin College の女子大生Meredith Segal氏のグループ「Students for Barack Obama」であるという。Segal氏は、オバマ候補に一躍全米レベルの知名度をもたらした2004年の有名な民主党大会のスピーチに感銘を受けて、Facebookでオバマ候補に大統領への出馬を促すための署名ページを立ち上げた。彼女のグループは急速にメンバーを集めて広がり、今では最も組織化されたグラスルーツの学生のムーブメントとなって、全米80の大学に支部を持ち、6万2000人近くのメンバーを抱える重要な支援団体となっている。また48万人のメンバーを抱える支援団体「One Million Strong for Barack」は、グループ活動を始めた一時間後に100人、5日間で1万人、3週間で20万人、1カ月で28万近いメンバーを獲得するという凄まじいスピードで、バイラル化して広がっていった。ちなみに2月下旬の時点では、Facebookでオバマ候補には62万8125人、クリントン候補には12万3763人のサポーターがいる。もともと大学生のSNSとしてスタートしたFacebookでのオバマ候補の強さは圧倒的である。多くの学生たちは、自分のプロファイルページに、誕生日の写真や好きな音楽やスポーツという個人的なコンテンツと一緒にオバマ候補の写真やお気に入りの彼の発言をポスティングしており、候補者と個人的な強い絆を共有している。

 また、オバマ候補の公式サイトには、通称「MyBo」という独自のソーシャル・ネットワーク・チャンネルもあり、このツールによって支持者たちのネットワーキングが大いに助けられている。このサイトにリンクを張っている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は、Facebook、MySpace 、YouTube、Flickerのような大手のSNS以外に、ヒスパニック・黒人・アジア系・ゲイなどのマイノリティのサイトや、Twitterのような新しいSNS、さらに携帯電話でのアクセスも用意されている。

 ・Facebook
 ・MySpace
 ・YouTube
 ・Flicker(写真共有サイト)
 ・Digg(ユーザ投票によるオンラインコンテンツサイト)
 ・Twitter (IMを使ったブログおよびSNS)
 ・ Eventful(イベント情報サイト)
 ・LinkedIn(ビジネスのためのSNS)
 ・BlackPlanet(黒人の最大のSNS)
 ・Faithbase(MySpaceの中でも信仰にフォーカスするSNS)
 ・Eons(50歳以上を対象とするSNS)
 ・Glee(ゲイのSNS)
 ・MiGente(ラテン系の人たちのSNS)
 ・MyBatanga(ラテンミュージックのインターネットラジオ)
 ・AsianAve(アジア系アメリカ人のSNS)
 ・DNC Partybuilder(民主党のオンライン献金およびソーシャルオーガナイズのためのツールサイト)

 もちろんクリントン候補のWebサイトにもSNSのリンクや携帯電話でのアクセスもあるが、SNSは、MySpace、Facebook、YouTube、Flicker、Econsの大手サイトの五つのみである。クリントン候補とオバマ候補のSNS活用の大きな違いは、クリントンのFacebookのグループメンバーの数の少なさに表れている。彼女のサポートグループのメンバーは、最大でも2000~3000人にとどまる。その一方で、FacebookなどのSNSに「アンチ・クリントン」グループを立ち上げる動きも目立っており、クリントン候補がSNSを通じて支持者とのエンゲージメントに成功しているかという点に関しては、疑問が残る。

オバマ候補支持の音楽ビデオがYouTubeを通じてバイラル化

 SNSと並行して重要な役割を果たしているのが、オンラインビデオサイトにあげられるUGV (User Generated Video: ユーザー創出ビデオ) である。すでに独立したメディアとして、市民が意見を発表する場となったYouTubeでは、オバマ支持者たちが自発的な候補者支持を訴える政治的キャンペーンを展開している。その代表的な事例の一つとして、2008年1月スタンフォードの2人の大学生によってYouTubeに立ち上げられたオバマ候補の支援チャンネル「YouBama (Citizen Generated Campaign:市民によるキャンペーン)」が挙げられる。ユーザーの投票によって人気のビデオが上位に上がるDigg方式で、サイトでは一切の広告を入れずに、ユーザーはなぜ自分がオバマ候補を支援するかを表現するためのコミュニティサイトとなっている。

newlogo2

図●YouTube内に設けられたオバマ候補の支援チャンネル「YouBama」のロゴ

 一般のユーザーのビデオに混じって、WebサイトCraigslistの創設者Craig Newmark氏、俳優のGeorge Clooney氏、バスケットボールのプレーヤーのCharles Barkley氏など著名人のビデオもあり、スタートして2カ月足らずで、すでに50万以上のビデオがアップロードされている。

 さらに、オバマ候補支持の強力なミュージックビデオが、2月2日にYouTubeにアップロードされた。Black Eyed PeasのWill.i.am氏による「Yes, We Can!」である。これは、オバマ候補の1月8日のニューハンプシャーのスピーチにインスパイアされたものだ。

 ビデオは、あっという間にバイラル化(広範囲に短時間で浸透させること)した。2月25日時点でオリジナルのビデオを含めて10以上の同じビデオがアップロードされて、合計1097万9542のビューを獲得した。Will.i.am氏は、今まで政治にはかかわっていなかったが、オバマ候補のスピーチを見て、「マーティン・ルーサー・キング牧師や、ケネディ大統領、リンカーン大統領などが歴史的に戦って勝ち得た現代という時代を改めて考えて、自分もこの変革にかかわりたいと思い、仲間のミュージシャンと一緒に一気にこのビデオを制作した」と語っている。Jesse Dylan氏, Common, Scarlet Johansson氏, Herbie Hancock氏, Nicole Scherzinger氏など人種を超えた著名人が参加するビデオは、オバマ候補のスピーチがそのまま歌詞と重なり合って、最後に「HOPE(希望)」という言葉が「VOTE(投票)」に変わるという質の高いビデオに仕上がっている。Will.i.am氏は、オバマ陣営には事前に一切連絡をせず、あくまでも自らの意思でこのビデオを制作したと強調する。実際、作者の強い思いを感じさせるビデオだ。すでにオバマ候補の公式サイトにも、サポーターからとしてこの動画へのリンクが張られている。

 オバマ候補はSuper Tuesdayと呼ばれた2月5日の全米各地の大票田の州での投票では、クリントン候補と五分五分で引き分けた。しかし、それ以降は各州・地区で9連勝という快進撃を続けた(編集部注:3月4日の予備選ではクリントン候補がオハイオ州などで勝利した)。クリントン候補の支持基盤である年配の女性層や、ヒスパニック、ブルーカラーの勤労者層からの支持も取り付けはじめている。すでに「Yes, We Can!」が誰でも知っている大きなバズとなったように、「市民の政治参加」という新たな熱狂を持ち込んだオバマキャンペーンは、人種(白人・黒人・ヒスパニック)・性差(男性・女性)・年齢・年収・教育レベル・党派(民主党、無党派、共和党)を超えて広がっている感がある。

 「思わずほかの人に伝えたい感動や経験」、これがWOMを生む大きな原動力である。インターネットでは24時間365日、様々な人が様々な場所で、こうした自分の感動や興奮を語り合っている。オバマ候補の選挙キャンペーンは、このインターネットの特性を的確にとらえて、支持者をインスパイアして、彼らがコミュニティで自発的にWOMを共有・循環がしやすいようなツールや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を提供して一定の成功を収めている。今後の政治キャンペーンのあり方を変える画期的なものといえる。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為孩子做出無悔的抉擇——來自一位平凡母親的一封信

這篇文章在鯨魚網站看到,非常感動貼切,轉貼如下
---------------------------------------------------------------------------------------------------------------

親愛的朋友:
我坐在電腦前,想著我該為誰而寫信,也想著我要寫信給誰。就像一般的台灣母親一樣,我從不讓孩子碰觸政治議題,也要求我的孩子在學校絕口不提政治。一方面,我希望他們專心學習,不要被社會氛圍分了心、迷了眼;另一方面,也因為在我從小的成長過程中,我被告知,政治是一個危險的話題,一個可能要命的話題——至少在我從小到大所見所聞,噤口不言是一個明哲保命的選擇。
不過,現在的孩子很聰明,他們在學校,也透過各種方式學習民主,作父母的是無可迴避的。所以,當女兒回到家問我「總統要選誰」的時候,我實在很難迴避這個問題。
我生命中的前二十年,都是一個忠貞愛國的國民黨支持者,也曾經是知青黨部的一份子。我對自己所信仰的理念,從來沒有懷疑過。直到我出國讀書,直到我認識許多拿中山獎學金的學長,我才知道真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在我念研究所時,我的教授做了個有趣的媒體認知實驗。他告訴我們,我們大多數的人在看電視時,腦部的活動會降到最低,甚至完全不思考時——全班先是驚訝,然後啞然失笑。在實驗結束後,教授語重心長的說了最後幾句話:
「當媒體都說對、都讚好的時候,你心中的警鈴就該響起——因為這表示,有一股集體的龐大力量,正極力要操縱你的判斷與思考。」
「當媒體都咒罵、都看衰的時候,你進步的機會就來到了——因為這表示,你有機會試驗自己的良心、智慧、與能力,是否能超越一般平庸的看法,有機會去對抗負面的下沈力量。」
直到畢業後這麼多年,我都不會忘記這兩句非常重要的話。
今天若要選擇一位合適的總統,來帶領這個命運多舛、強敵窺伺、世界不承認的國家,我該如何選擇?勇氣。誠信。智慧。政績。首先是勇氣。
昨天看到新聞報導,我所敬佩的白冰冰女士,帶領許多藝人決定支持馬蕭。對於她的抉擇,身為母親,我尊重也能體會她的心情。然而,當我回想當年轟動一時的白曉燕綁架案整個的發展過程,我卻是記憶猶新。
在陳進興衝進行義路南非武官家中,持槍挾持他們全家人時,台灣人民在肅殺的氣氛中恐慌到了極點。這個時候,有誰會願意冒著生命危險,來淌這場渾水?誰不願躲在溫暖的家中,事不關己,好整以暇的觀看情節的發展?
當年降低假釋門檻的前法務部長馬英九沒有挺身而出,時任警政署長的姚高橋也沒有——願意隻身涉險、三度進入現場與殺人魔談判的,正是也有妻、有子、有家庭的謝長廷。在他允諾為陳進興家人辯護作為交換條件之後,終於化解了當時人質危機,南非武官卓懋祺一家五口得以安然無恙,讓殺人魔束手就擒。
在槍口正對的情況下,他沒有退縮與迴避。謝先生大可以撒手不管,讓警方自己處理,而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同歸於盡,卓懋祺家五條性命也可能就此消失,更可能重創台灣的國際形象。但是,有人願意離開溫暖的家中,離開安全的環境,去面對一個情緒不穩定、未知、可怖的殺人魔頭——今天換了你我,做得到嗎?這樣的勇氣,難道不值得我們的掌聲讚許嗎?
誠信。當初為了救出人質,權宜之計的談判中,對歹徒所許下的承諾,可不可以翻臉不認?
當年的謝長廷當然可以不認帳——反正人質已經救出,歹徒已經落網,他的名聲已經得到——他何苦再守信用、去當殺人魔家屬的辯護律師呢?
這是一個道德的弔詭困境,也是一個難解的燙手山芋。
他可以矢口否認當初的承諾,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即使是對所謂罪大惡極的人,謝先生也必須重然諾——因為當初他如何答應對方,他就必做到。雖然後來,因為警方對犯人的刑求以及其他種種因素,讓陳進興的妻舅無罪釋放,從此讓白冰冰女士無法諒解,雖然遺憾,他也仍然必須守住當初的承諾。和一些前後反覆、譁眾取寵的政治人物比起來——謝先生的誠信,更值得我們尊敬。
智慧。今年春節,我和一些台商朋友吃飯。有位台商朋友長年在中國做生意,也落地生根,娶了中國太太。當談到台灣總統大選時,我以為他一定是支持馬蕭配,但是他卻搖搖頭,斬釘截鐵的跟我說:「一定要投給謝長廷。」我大為驚訝,追問他為什麼?他對我說:「你們在台灣的人想得太單純,都只會看外表。」
「你知道嗎?中共高層有多希望馬英九當選嗎?可是你知道,他們在言談間,又是多麼瞧不起他嗎?他們覺得他是個『白臉娃兒』,完全不把他放在眼裡。」「他們怕的是謝長廷,他們知道他是個不可小看的對手。」
「國民黨不是罵謝長廷奸巧嗎?當年在赤壁敗戰的曹操也是這樣看諸葛亮,不是嗎?「現在台灣的情勢如此詭譎多變,難道不需要一個有足夠智慧和擔當的領導者嗎?」他的這番話,讓我恍然大悟。
政績。看著國民黨不斷砸錢做廣告,他們在指責M型社會貧富不均的問題時,卻忘了他們黨政高層,住的都是仁愛鴻禧、幕府十六、東帝士花園廣場等總價動輒五六千萬以上的豪宅。試問:一個狂撈且緊抓不義之財、坐擁數千億財產的政黨,又有何資格用假道學的面具,去虛情假意的說「憐憫基層卑微的人民」呢?
我是母親,我也是台北市民。歷經三任市長,我非常清楚的體會到執政能力與擔當是何等重要。這八年以來,國際都市發展迅速,台北市卻依然是那個無趣黯淡、毫無特色可言的灰色城市。它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創意,它只成了政客競選下一步的起跳板與踏腳石。
看看高雄,想想台北——我覺得毫無光榮感,我羞愧的抬不起頭來。如果,你不欣賞阿扁總統,一個曾經如此有治績的「前前任」台北市長;試問,一個毫無作為、遇事推託塞責、永遠躲在幕僚身後、治績更是慘不忍睹的「前任」台北市長馬英九,我又怎麼敢把舉國的身家、性命、未來託付給他?
這封信,我為你而寫,為自己而寫,也為我的孩子而寫。我不要我的的孩子,學會迷戀外表、學會可以為金錢放棄理想。我不要台灣像香港一樣,還要再等十數年才能再選出自己的領導者——看著那些期待國民黨執政的大老闆和名嘴們,已經開始在推動「2008統一公投」,我憂心忡忡。
我不要我的孩子,將來埋怨我:如今的這一票,沒有為我的孩子保住台灣民主自由的基本權利。
身為一個過去曾是國民黨忠貞黨員的我,我的這一票,要投給謝長廷。身為一個敢於對抗媒體、獨立思考的公民,我的這一票,要投給謝長廷。
身為一個教導孩子重然諾、守誠信的母親,我的這一票,要投給謝長廷。
多年前,教授的話,仍然在耳際迴盪著:「當媒體都說對、都讚好的時候,你心中的警鈴就該響起——因為這表示,有一股集體的龐大力量,正極力要操縱你的判斷與思考。」
「當媒體都咒罵、都看衰的時候,你進步的機會就來到了——因為這表示,你有機會試驗自己的良心、智慧、與能力,是否能超越一般平庸的看法,有機會去對抗負面的下沈力量。」
這是,你和我的機會——去做出一個勇氣、誠信、智慧的選擇。
願你在投下手中這一票之前,也聽見了這幾句話,聽見了我最誠懇的呼籲。
祈願 民主不致流血,自由無須爭取,台灣永遠平安!
一個平凡的台灣母親——寫於2008年3月總統大選前夕

□ 〔 資料來源: 鯨魚網站


繼續閱讀......